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共识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7月7日
  • 浏览次数:8435

    最新出版的《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09~201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低碳生态城市成为规划界共同探究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理念融入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日益成为共识。

  生态城市必须朝着低碳方向发展
  《报告》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双重压力下,低碳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目前,我国各个城市也正在积极探索生态城市的模式。如,上海世博会提出以“和谐”作为城市发展理念;虹桥枢纽在规划中提出建设“低碳商务社区”的目标,把世博会的理念又推进了一步。总之,低碳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方向,低碳生态城市正在成为中国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内容。
  另据介绍,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以来,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实践得到了全面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如此大的减排承诺,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既有压力,更是动力。
  因此,《报告》强调,生态城市必须朝着低碳的方向发展。
 
  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和实践取得新进展
  《报告》认为,本年度,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实践取得了新的进展。
  首先,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逐步确立并得到广泛传播。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杂志上多次撰文呼吁树立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深入探讨了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实践。2009年10月,“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项目成果发布,该项目研究历时近2年,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攻关,确立了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明确了其内涵、目标和发展战略。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国际国内论坛和研讨异常活跃,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对低碳经济作出了重要阐述,引起各界热议。两会代表提交的议案提案10%与“低碳”有关。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以“低碳、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3大主题,提出了“低碳世博”口号。
  其次,低碳生态城市的核心技术有了更全面的发展。技术的主要发展领域包括城市微环境、低冲击开发模式、低碳能源规划与清洁生产技术、低碳交通规划、绿色建筑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低碳社区规划、碳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涉及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评估监测和管理的全过程。2009年7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联合技术公司合作,准备用5年时间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作为低碳生态城市的核心技术之一,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再其次,实践探索不断加强。近年来,国内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热情高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属城市许多都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目标。2010年1月,深圳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在四川省北川新县城的灾后重建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低碳生态城市不但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强大的技术支撑,更要有和谐的经济社会基石,浙江省安吉县的实践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表率。2009年,《吐鲁番新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同年,国家批准吐鲁番新区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此外,组织与交流平台开始搭建,2010年5月,由外交部发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联合各部委共建的“亚欧生态网”试运行,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搭上了国际化的信息平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更多地体现了与人文因素的进一步融合,以人为本、和谐、宜居正成为时代的主题。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任重道远
  《报告》总结认为,2009年~2010年度,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在理念确立与传播、技术发展、实践加强、平台搭建及人文融合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更为清晰、理论渐趋丰富,技术更为全面,实践更为深入。
  但《报告》同时强调,总的来说,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之路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如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还远未形成体系,很不成熟;核心技术很不完善甚至欠缺;传统城市规划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应对还不到位,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大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形势复杂,任务艰巨,甚至有可能在短期内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但就长远而言,低碳生态城市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中国加快发展、融入国际舞台的一次机遇。(李兆汝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