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建筑界不可回避的使命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2年4月18日
- 浏览次数:5436
不久前,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外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精彩呈现。在“十二五”提倡节能降耗、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建筑界不可回避的使命。在我们为层出不穷的节能新技术喝彩时,更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适合国情的、具有推广性的绿色低碳建筑。
低碳产业终迎发展春天
提到节能减排,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建筑能耗”。的确,我国建筑运行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此比例还将持续增加。业内人士表示,建筑将成为我国未来20年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有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五六年前便提出“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发展理念,但直至当前,绿色节能建筑这一低碳产业才迎来发展的春天:“首先是各项建筑节能的标准累积,以及人们对节能建筑、节能材料认识的观念累计到了一个程度;其次是在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批量项目中,人们对节能建筑的选择越来越多;最后,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中,开始注重绿色低碳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表示,建筑节能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最优内需”,因为其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应对pm2.5,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壮大新兴战略产业,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清醒认识建筑能耗“红线”
就像我国耕地的“18亿亩红线”一样,我国的建筑能耗同样有这样一个测算。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推算,未来几年建筑用能只能在每年10亿tce(tonofstandardcoalequivalent,1吨标准煤当量)内,最好控制在8亿tce左右。
据记者了解,从2000年到2010年,建筑总能耗从2.89亿tce增长到6.77亿tce,增幅超过两倍。建筑面积从277亿平方米增长到453亿平方米,大量新建建筑落成,2000年后建成的建筑占已有建筑的40%。
江亿表示:“我国目前用能分布比例为工业占70%,交通占10%,建筑占20%。维持工业用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20%,交通用能增长不超过30%,剩下的建筑用能只能在10亿tce以内,如果能做到8亿tce,可以更好地支持工业和经济发展。得出的结论是从全球人均建筑用能看,中国建筑用能的上限为11亿tce,从我国可以得到的能源来看,中国建筑用能上限为10亿tce。”
为实现这个目标,北方城镇采暖要使用高效的热源,如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技术,进行供热改革以及末端调节。农村建筑用能方面,应该发展新的能源系统,采取建筑保温方式等。商业建筑与公共建筑系统方面,应采用新型空调的优化运行,建筑设计理念方面革新。
因地制宜应为绿色建筑之魂
据记者所知,在此前我国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为示范而示范、盲目堆砌高新技术的现象。对此,仇保兴认为,因地制宜应视为绿色建筑的灵魂:“比如在北方节能优势明显的‘热电联供’模式并不适合在江南地区推广和使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和环境复杂多变,建筑节能不能简单照搬经验,而应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这一观点在业界已经取得广泛认同。
江亿认为,北方城镇采暖节能目标应该是热电联产占热源的50%,工业余热占热源的30%,其他占热源的20%。另外,通过采取改善保温、降低采暖需热量等措施,并通过落实热改消除过热的现象,实现把由于调节不当造成过热损失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在实现的途径方面,主要通过增加末端调节装置(供热计量改造),使得房间温度可以调节。并通过改变收费计量方式,激励终端用户自觉调节、节能。
在江亿看来,实现北方供热节能目标的前提条件在于机制和体制的改革、供热末端的改革、设计标准的改革。北方地区应该大幅度提高热源效率,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可提高热源效率30%~50%,燃气锅炉的排烟冷凝回收技术可提高热源效率10%~15%,并使用各类工业低品位余热作为集中供热热源。
江亿还表示,对于城镇住宅的节能,倡导引导绿色健康生活的方式,应是“在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维持其用能量为目前的水平,提倡和维持节能型生活方式”。应发展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反对那些标榜先进节能的全封闭、不可开窗、采用中央空调的住宅建筑形式,大力发展可以开窗、可以有效自然通风的住宅建筑形式,尽可能发展各类被动式调节室内环境的技术手段。
六大推力助推绿色建筑发展
对于我国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政府政策将有哪些倾斜的问题广受关注。对此,仇保兴在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综合论坛的发言中,特别明确了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6大推动力:
一是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要加强规划管理,提供优惠政策;要依托现有工作实施绿色建筑,依托生态城建设强制实施绿色建筑;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城市强制实施绿色建筑;依托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实施绿色建筑。
二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2011年开始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首批深圳、重庆、天津3个城市共获得2.4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改造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力争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下降30%以上。
三是加快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改造。中央财政补贴为严寒地区55元/平方米,寒冷地区45元/平方米。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在2009年和2010年要求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低于25%的城市不得申报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2011年要求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低于30%的城市不得申报。
四是保障房建设率先执行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给绿色建筑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2011年~2015年,全国将新增3600万套保障房。各省市纷纷下发《保障房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引导和鼓励保障房创建绿色建筑。目前,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
五是绿色小城镇计划。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重点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等。2011年启动了7个试点示范,“十二五”期间将实施100个以上试点示范。
六是绿色建筑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国家有关部门将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产品的集成示范;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不同气候区至少各1个。
来源: 中国建设报 记者 张际达 2012年04月16日
- 美国两住房建筑巨头将合并
- 2009年新亚洲建筑国际论坛开启
- 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会在西安召开
- 一季度俄建筑业产值下降了19.3%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 天大“低碳小屋”挑战建筑零能耗
- 发改委将在“三市两省”进行低碳试点
- 美建筑师堆出世界最大扑克牌建筑破纪录(组图)
- 激励政策引导绿色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
- 我国将积极推广木结构建筑减碳技术
- 建筑节能烘熟“低碳蛋糕” 外资早已捷足先登
- 中国城市化论坛在京举办
- 推动低碳城市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沪举办
- 河北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委员会成立
- 山东潍坊首批低碳示范社区项目立项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无锡签订合作协议 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
-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共识
- 厦门大力举措建设低碳城市
- 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落户无锡
- 低碳住宅备受推崇
- 亟待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
- 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 2010年城市无车日活动定位“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 2010年城市无车日活动定位“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 墙面绿化将成为未来城市绿化新趋势
- 全球领先低碳建筑设计案例在京展出
- 全球领先低碳建筑设计案例在京展出
- 低碳建筑及其发展
- 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低碳生态是个立体概念
- 我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低碳建筑
- 2011低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 低碳乐活小城镇发展(武进)圆桌论坛在常州嘉泽镇举行
-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公告
- 杭州低碳科技馆——绿色低碳的展品
- 过度建设消解低碳城市意义
- “十二五”期间将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
-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京联合发布“低碳宣言”
- 深圳立法五类建筑或强推绿色标准 违规罚20万
- 绿色建筑寻求“中国特色”
- 新绿色建筑国际准则引入ASTM 标准
-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 国际绿色低碳发展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金融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