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立体城市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8月3日
- 浏览次数:6935
未来城市,你能有哪些想象:路更宽?楼更高?城市更集中?更立体?城市中的人们会因此享受到更丰富的城市生活,还是丧失城市生活的原本乐趣?一平方公里土地可容纳10万~20万人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立体复合之城——中国山,一定会吸引你的眼球。
高密度建筑群
中国山源于荷兰建筑师设计所MVRDV的创作设计,它是一座锥形建筑群,外形像梯田,一圈一圈往上延伸。人们居住在圆锥体表面,锥形整体向北倾斜,增加南向立面,便于接受阳光。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一个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2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平均高度预计约为400米,容积率为5。中国山里有住宅、商业、办公、教育、医疗、娱乐、体育、观光、公园,还有立体农业,人们在这里居住和工作,城市所需的一切功能都能在这里得到体现。
容积率比摩天大楼低
长期在400米高空中生活,人们会不会不适应?对这个可能改变人类居住模式的构想,在中国建筑业却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在多个建筑论坛上,讨论者寥寥。一位建筑师回应,人不会喜欢住那么高密度的房子,关于超级城市的构想,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上世纪30年代高层建筑开始出现时,很多社会学家就有类似的担心,但历史证明人们很好地适应了。而且中国山的高度尚不到800多米高的迪拜塔的一半。一平方公里住20万人拥挤吗?中国山的建筑容积率大约是5,远远低于一般摩天大楼的容积率6,这足以能够回答是否拥挤的问题了。
嵌入城市周边
当第一眼看到中国山时,你会有种抽象、很难理解的感觉。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快速城市化令人难以置信。虽然规模极大,但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比较单调,缺乏多样性、个性化,而且多依赖其外部资源。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显著增长。未来几十年的变化使得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对现有城市状况作出评估,尝试未来全新城市。
城市的立体化,使地面的各种设施可以被整合在一个大范围的立体空间结构里。它将公益设施、商业设施、运动设施、医疗设施、住宅设施等功能整合,缩短出行距离,降低出行次数,避免单一的土地利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同时通过集约化方式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应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风能能源供给系统、垃圾能源循环系统、立体农业培育系统、智能立体城市管理系统等。通过快速施工方法,可在6年内完成。
未来城市怎样做到更宜居?现有的塔楼只有华丽的立面,不能为自然植物和能源生产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城市通过使用宽敞的露台增加农业和能源生产的可能,它将带来高楼里更具吸引力的宜居空间,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梯田塔将出现,这些梯田塔具有巨大的内部洞窟,来容纳不需要日照的功能,包括商业、工厂、休闲,可以用来存储和清洁水质、冷却城市、大仓库等等。通过在现有城市周边嵌入这些新的城市山,一条中国山脉就出现了。
解读中国山
立体农场:绿色梯田环绕
中国山的构想是自己能承担居民50%的农产品供应,设有立体农场,里面的居民可以在200多米的高空上学种菜,在同一座大楼里居住、养猪。绿色的梯田上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或农作物,不仅让住户环绕在绿色之中,还为居住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室温条件和通风效果。
锥体中空:楼底湖泊发电
风能、太阳能、地热、垃圾、沼气等新能源技术,在这里都有运用。巨大的锥体是中空的,雨水落下,被汇集到楼底,形成湖泊,可用来发电。
楼体侧面:交通系统盘旋
楼体侧面盘旋着交通系统,建筑内部高速电梯交错纵横。中国山里拥有居住、工作、教育、医疗、休闲等大部分城市功能,设计师对城市交通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将公共设施和工作地点配置在步行可达的距离之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居民几乎可以足不出楼,即可满足大部分工作及生活等需要。
防震装置:防阻尼振动器
超高层建筑的防震设计怎么样呢?可以学习日本的经验:通过液压装置,在楼内装置重达数十、甚至上百吨的大铁球作为防阻尼振动器。当地震波袭来时,通过计算机对液压装置发出指令,令铁球左右摆动,以减小和抵消地震波。
来源:中华建筑报
- 增强责任感 迎接新挑战 推进我国城市节水工作走向深入
- 推动低碳城市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沪举办
- 共谋中国城市生态低碳和数字化发展
- 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交流会召开
- 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交流会召开
- 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 《城市照明管理规定》今日起施行
-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共识
- 湖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
- 数字化城市管理从试点走向推广
- 93.8%的人希望所在城市保留完整古建筑
- 知名建筑师聚首北京 共同研讨建筑设计理念
- 住建部统计建筑耗能 79城市试点开启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6.6%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的公告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的公告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公告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议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 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 山东撤并村背后:农民强制“被城市”恐大量三无
- 目前我国有近70%的城市受到各种灾害威胁
- 国家发改委启动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评估工作
- 哈尔滨被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
- 第十五届城博会在河北廊坊举办
- 第二季度新增19个城市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
- 北京万通集团将于明年年底在廊坊建设“立体城市”(组图)
- 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经历六大阶段
- 2010年城市无车日活动定位“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 2010年全国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首次联席会议召开
- 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 从城市整体寻找节能之道
- 北京首届世界城市全球论坛开幕
- 发改委:将优先开发环渤海地区等3个特大城市群
- 亚欧生态城网络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2010年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在沪开幕
-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立法缺失 地陷灾害频出现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的公告
- 前三季30城市卖地收入增七成 近9000亿
- 加快建设生态城
-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灵魂
- 上海城市空间迈向可持续发展
- 墙面绿化将成为未来城市绿化新趋势
- 沪杭高铁今日起运营 最快铁路重塑长三角城市圈
- 我国中小城市达2160个
- 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举行
- 江苏高淳县有望成中国首个慢城
- 无障碍建设城市迎大考 年底前全面开展检查验收工作
- 无障碍建设城市迎大考 年底前全面开展检查验收工作
- 加快推进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制定工作
- 中国城科会数字城市专委会成立
- 不可在酸雨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2009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 中国建设世界城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特大城市纵论城市机遇和挑战
- 仇保兴会见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桑德罗 双方同意推进建筑节能与生态城市领域合
- 如果将城市垃圾变废为宝
- 城市应回归以人为本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地下道路设计规范》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 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揭晓
- 探讨科学城市运营
- 大力建设城市群 提速区域经济发展
- 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层面
- 缕述坚实历程 洞观未来发展
- 中国城市发展的过度倾斜值得关注
- 关于命名第五批(201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的通报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在京首发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卷在京首发
- 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召开 共商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大计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工作会议 探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发展
- 新城发展的定位应与大城市互补避免同构竞争
- 让森林和城市共同发展
- 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城市承载力
- 打造当之无愧人人向往的标杆明星城市
- 是什么绊住了城市发展
- 全国特大城市建设发展协作会在成都举行
- 绿色建筑寻求“中国特色”
- 城市综合体和超高层建筑国际论坛在渝召开
- 新版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出台 新考核标准同时印发
- 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召开 仇保兴蓝天立等出席并讲话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