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6月30日
  • 浏览次数:7637

    城市浓缩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精华,城市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功能发展经历了从政治功能向贸易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创新功能不断延伸和发展的过程。创新功能如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一样,已经成为城市日益重要的功能之一,成为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重大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一定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城市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提升加速了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城市的集聚,并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市场,从而加速了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因此,城市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于探索城乡统筹、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重要基础。

  创新是解决城市发展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硬约束,迫切需要依靠创新解决交通拥堵、拓展发展空间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有效缓解城市环境、资源和交通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是城市创新的内在动力。现代产业创新是城市创新的主要着力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价值链整合产业链和创新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产业研发、设计、服务创新能力,逐步带动城市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方向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旨在着眼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促进中央与地方创新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我国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中心工作是按照创新驱动、绿色增长的原则,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区域创新发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制定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产业自主创新工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培育产业创新集群和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推进重点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二是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关于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前沿领域重大项目,把握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资源环境和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发展态势,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智能网络及其社会服务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围绕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城市化发展需求,拓展金融保险业、商务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社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服务业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是创新动力不足和城市化发展滞后,原因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政府对创新活动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建设。一方面政府科技、经济、社会等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政府职能交叉而又难以协调。另一方面,不同部门政策衔接存在缺失甚至相互矛盾之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财政创新投入强度和系统管理效率偏低,难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持和引导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是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一方面,我国企业难以独自承担创新风险,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70%以上大中型企业没有独立技术开发机构,迫切需要公共财政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以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暴利行业的存在和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冲动,使得企业日益追求“短平快”项目,不愿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长期投资,使得多数企业局限于使用技术,仅少部分企业具备集成创新能力。

  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创新人才。由于垄断性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与竞争领域企业之间一次分配上的差距,加剧了竞争领域企业创新人才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创新动力。

  四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投融资体制不完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建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每年资助金额不足25亿元人民币,虽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政府创新基金的发展,但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的创新创业需求。

  五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城市社会发展领域创新缺乏总体思路和统筹安排,特别是缺乏协调配套的人才政策。

  创新型城市应该具备6大特征,一是创新体系健全,二是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强,三是创新活动效率高,四是创新活动效益好,五是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六是对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范围广。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价值创造过程,包括科学、技术、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创新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复杂过程,涉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方法创新及其商业化应用与社会推广活动。因此,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必须从科技和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拓展。创新型城市的6大特征“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动效率高、创新活动效益好、创新引领作用强、创新辐射范围广”都与社会领域发展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败。创新体系健全需要科学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体系的有机融合;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和创新活动效率高与效益好依赖于城市中心功能完善程度及其对社会创新资源吸引与配置的影响;创新引领作用强、创新辐射范围广直接受到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从5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健全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机构,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监测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进展。二是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促进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三是推进社会事业创新,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四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推动信息化与社会事业发展融合,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富民惠民功能。五是加强创新文化制度环境建设,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

  编后日前,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在京举行,该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城市视野下的首都环境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首次在城市发展史上提出的宏伟目标,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环境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版撷取论坛的几篇典型演讲予以编发,以期对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有所裨益。本版将继续关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进展,也期待有兴趣和见解的读者参与讨论。 穆荣平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