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建设消解低碳城市意义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11月14日
- 浏览次数:5065
实习生 陆 洋 本报记者 黄 辛
“目前,‘绿色’和‘低碳’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许多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但到底什么是低碳城市?”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问道。
10月31日,在低碳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戴星翼作题为《关于城市建设泡沫的讨论》的报告,他认为中国城市建设存在泡沫。
我国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老百姓直接用于生活的能源消耗却很少。例如,上海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已经比较高,大概跟日本差不多。但是老百姓直接用于生活的碳排放量非常低,大概只占10%。
“那么多的碳用在了什么地方?答案非常明显,用在了钢铁、水泥和化工等高耗能产业。”
戴星翼分析说,这些高耗能产业在过去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主要由于它的下游需求,即城市建设,这导致我国在过去几年中,例如2003年至2005年,能源弹性系数超过1,即一分GDP的增长的代价是多于一分的能源。
“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戴星翼紧接着发问:“是不是在城市建设中存在过度建设?是不是建了不该建的东西?是不是很多东西过早建设了?”
戴星翼称这些问题为“城市建设中的泡沫”。在他看来,城市建设的泡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建设项目寿命太短。“很多项目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了非常多的浪费。”戴星翼举例说,在工业领域,很多产业的生命周期非常短。由于地方政府都竞相招商引资,使得外来投资者常倾向于短期投资行为。这样就造成了资本的流动性增加,投资项目遍地开花。于是,产业生命周期缩短,导致很多建设项目的浪费。
第二,过高预估城市人口的规模,导致城市过度建设。他说,按照1990年的全国城市规划,城市中的人口规模将达到20亿,明显不符合实际。过度的人口规划,会带来某些过度建设,导致公共设施利用率不足。例如,门厅冷落的机场,车马稀少的高速公路,在我们国家到处可见。
他强调,“我们应该合理地预估城市人口规模,再依据人口规模进行城市规划。”
第三,城市住房建设的公平性问题。有数据显示,若算上60亿平方米的小产权房,中国大陆城镇人口的人均住房面积大概已经达到了40平方米,这远远超过香港、东京等城市的水平。
戴星翼认为,虽然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但现状是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住房,并且很多住房是空置的;与此同时,大量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没有合适的住房,为了满足这部分人口,需大量建房,这样人均住房面积就会大大高于目前的水平。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或者是分配公平的历程看,住房建设存在泡沫。
戴星翼提出:“消除这个泡沫,对于建设低碳城市意义非常大。政府应该鼓励和培育房屋租赁市场,对大量握在手里闲置的住房应该课以重税。”
来源:科学时报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 天大“低碳小屋”挑战建筑零能耗
- 发改委将在“三市两省”进行低碳试点
- 激励政策引导绿色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
- 我国将积极推广木结构建筑减碳技术
- 建筑节能烘熟“低碳蛋糕” 外资早已捷足先登
- 中国城市化论坛在京举办
- 推动低碳城市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沪举办
- 河北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委员会成立
- 山东潍坊首批低碳示范社区项目立项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无锡签订合作协议 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
-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共识
- 厦门大力举措建设低碳城市
- 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落户无锡
- 低碳住宅备受推崇
- 亟待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
- 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 2010年城市无车日活动定位“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 2010年城市无车日活动定位“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 墙面绿化将成为未来城市绿化新趋势
- 全球领先低碳建筑设计案例在京展出
- 全球领先低碳建筑设计案例在京展出
- 低碳建筑及其发展
- 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低碳生态是个立体概念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低碳建筑
- 2011低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 低碳乐活小城镇发展(武进)圆桌论坛在常州嘉泽镇举行
-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 杭州低碳科技馆——绿色低碳的展品
- “十二五”期间将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
-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京联合发布“低碳宣言”
- 绿色低碳建筑界不可回避的使命
- 绿色建筑寻求“中国特色”
- 国际绿色低碳发展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