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力举措建设低碳城市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2日
  • 浏览次数:6158

    去年年底,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编制完成了《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从交通、建筑、生产三大领域探索低碳发展模式。经过5个月的努力,更为具体的城市交通、建筑、生产领域的低碳规划日前出炉。
  厦门市建筑节能办主任张建全说:“厦门建设低碳城市,已从概念走向实施,在全国属于先行先试。”
  据统计,在整个城市CO2排放总量中,建筑领域几乎占到30%。去年,厦门市新增建筑面积1261万平方米,目前房屋总面积已超过1亿多平方米,预计2020年建筑面积将达2亿平方米。2008年,厦门市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量为449.05万吨,相较于2000年的185.2万吨,年均增速为1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速度逐年上升,要实现2020年建筑使用碳排放控制在1922万吨的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挖掘节能潜力降低建筑能耗
  厦门市新建建筑已经制定了从设计、施工、监督到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制度,目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了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据统计,2009年该市竣工节能建筑1046.8万平方米,实现CO2减排量11.79万吨。
  建筑领域光靠新建建筑减排是不够的,要实现建筑领域的低碳目标,必须另外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厦门市正着手建立城市公共建筑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监测评价系统,即城市中的每个公共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情况,都将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分析。目前,已完成了建设大厦等5栋具有代表性的标杆建筑的能耗监测平台建设。
  另外,对于一些能耗高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将进行节能改造。目前,银行中心大厦与德国西门子,厦门天虹商场与深圳建科院,江头电信与GE公司,将联合开展节能改造试点。有的则通过节能运行管理降低耗能量。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
  厦门市有着丰富的太阳能、海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厦门市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建筑面积已超过240万平方米。其中,瑞景公园住宅小区太阳能等4个项目,被批准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共计2053万元。
  下一步,厦门市将结合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在建筑中积极推进太阳能、浅层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回收式空调、空气源热泵等高效能源利用设备的应用。结合该市低碳城市建设步伐,研究制订环东海域、环西海域、同安湾等沿海岸线区域发展海水源热泵、潮汐能的实施方案。
  绿色建筑是低碳生态城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与低碳建筑有许多交叉的地方。建筑到底是不是低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但是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却有法可依,而厦门市已具备相应的能力。去年厦门市成立了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绿色建筑的评价与标识工作。
  打造低碳空间结构和示范项目
  在城市空间结构上,未来的厦门将形成“一心、两环、六廊、八组团、多片”的低碳城市格局,对厦门建设和发展低碳城市做出科学合理的引导。
    一心,即厦门本岛。现状厦门本岛两区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较好,有能力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低碳型产业。两环,即环西海域发展区、环东海域和同安湾发展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产业。六廊,即BRT和轻轨低碳廊道,将采用天然气公交和轨道交通以大大降低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八组团,即岛外四区的8个组团,主要发展节能建筑房地产业、低碳商务办公业、低碳会展业。多片,即主要是低碳工业示范区、微碳排放区、零碳排放区和重点发展片区。
    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中,应因地制宜,通过示范城区和示范项目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目前,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区、翔安低碳产业园区已基本选定为低碳示范区。其中集美新城西亭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474.84万平方米,该园区将定位建设成为国家级低碳示范园区。另外,翔安低碳产业园区通过调整厂房和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园区内实现能源、资源和水的循环利用,不仅在产业间、行业间、工厂间循环利用,同时还与当地居民生活相关的能源和资源相互通融利用,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园区,达到减排目的。
  加快地下空间综合体开发
  厦门已建成的地下工程,最大的问题在于都是单建式的,没有统筹规划,形成不了网络。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很低,节能效果也很不明显。以后全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将统筹考虑,优先考虑大型地下综合体。
  目前,厦门已编制完成“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把交通设施、商业街、娱乐设施建设在地下,一方面可节省大量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地下的恒温恒湿条件较好,还可节省大量空调能耗。
  此外,厦门市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在建筑领域进行CDM机制探索的城市,将充分利用CDM机制来实现碳交易,充分利用建筑、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在单体或系列项目中做好节能减排的组合,将碳减排量用于申请CDM的国际资金资助,力争在两年内实现碳减排量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王绍亮  李长太)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