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智能建筑节能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 浏览次数:6087

      近些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有着节能特点的智能化系统相继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公共建筑中,成为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
  尽管很多建筑采用先进的楼宇自控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但是,由于不少智能化工程质量不过关、后期系统维护保养不到位……智能化系统的利用率不高,成为一个“摆设”,节能效果更是无从谈起。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型智能建筑的能耗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型建筑的1.5-2倍。
  数字上的反差让人们看到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筑能源利用率的差距,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对智能建筑运用现状的思考。

  转变观点,注重系统实用性
  现在开发商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将其视为提高销售量的主要手段,忽视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很多智能化系统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寻找“卖点”,用智能化系统作幌子,盲目搭建各种系统。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智能化系统提高了建筑的科技含量,提升了建筑的品质,但是,这仅仅是开发商进行市场推销的一种手段。很多开发商在销售结束之后,便对智能系统的运行情况不闻不问,更不会关心其节能效果。其实,智能化系统运行情况、节能效果远没有房地产开发商宣传得那么好。2007年底,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对北京106座公共建筑智能系统的运行情况调查后发现,30%的智能化系统“带病工作”,30%的智能系统陷入瘫痪状态,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只占到被调查数量的40%。
  业主对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现状也颇感无奈。一项专题调查显示,60.2%的用户对智能化系统集成商的评价一般或较差。智能化系统很难满足业主的要求,更别提智能化系统带来的节能效果。
  其实,在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智能化系统,不仅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为业主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业内人士指出,业主或者开发商在建设智能化系统时,应该注重系统的实用性,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相关的智能化系统,比如建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智能化系统时,应当调查原来各个行政部门的功能,找准智能化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投资预算等,制定适当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维保服务市场化,填补管理“漏洞”现在智能建筑内部的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大型化、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管理。目前很多开发商在系统建成后,便将系统交给物业管理公司。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物业管理公司虽然指定了专门的工程师负责智能化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但是,这些经过培训的人士只能进行基本的操作,不懂得系统的运行原理,无法对智能系统进行维护。现在一座大型智能大楼中会出现一二十套智能化系统,涉及到计算机应用、网络、自动化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懂技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当今,即便是经过岗前培训的物业管理人士,也只是了解“皮毛”,掌握一般的基础维护知识,遇到较复杂的问题,也会束手无策,智能化系统的维护、管理过程出现了“真空”地带。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楼宇科技与数字社区事业部维保服务中心的工程师张东霞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维护时,必须具备复合型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薪酬自然会比普通物业管理人员高。但是,现在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一个薄利行业,靠收取业主的管理费维持日常运转,不愿意花费大量资金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长黄久松表示,如今,智能系统不是开发商的“卖点”,必须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智能建筑项目的建设及售后服务需面向市场,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体制,走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要成立和培养专业队伍,根据物业管理的需要,灵活调配技术力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出台地方细则,落实各项标准
  为了规范智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我国相继出台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但是,这些标准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刚表示,标准的落实情况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智能化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智能建筑的规模大、系统多,业主对于智能建筑工程的要求比较高。技术人员在操作时,往往会严格遵守标准规范。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智能建筑的数量少、技术队伍实力弱,智能化水平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业主对于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不高,这些地区在落实标准时,往往会“打折扣”。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智能化标准的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标准落实到位,提高地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金真)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