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重点估计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日
  • 浏览次数:9039

    关于“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动,我们的估计思路是:首先对“十二五”时期消费结构做出趋势性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推算“十二五”时期投资结构的可能变动。
  “十二五”时期最终消费结构的变化预测
  在过去十余年国内消费统计数据、国际主要可参照国家时间序列消费数据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截面数据基础上,我们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十二五”时期消费变动做出趋势性把握。我们得出未来我国消费领域4个趋势性的基本判断。
  首先,根据近十年来中国的消费增速,估计在“十二五”时期内会成为全球第二大居民消费国(目前是第五位);不仅将有利于支持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将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做出显著贡献。
  其次,城市消费比重将会加速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受到制度以及政策的限制,而未来在工业增长速度将会回落的情况下,服务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引擎,而城市化发展将再度被重视,会带来对城市化制度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检讨和改进。随之而来的,城市消费比重将会加速上升,带动全国消费的增长。
  第三,大额消费品的消费及升级换代。城市消费者将在未来继续扩大购车支出和住房消费支出,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更强的性能;汽车和住房消费热潮有可能至少要持续10~15年。而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参考城市家庭的消费轨迹(10年前城市众多耐用品消费开始爆发性增长的收入水平阶段)未来数年农村的家用电脑、空调、照相机、电冰箱、手机、汽车等消费需求将会有极大空间。
  第四,服务消费的上升趋势将更加明显。我国消费者将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靠拢,会加大在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特别是“80后”陆续进入20~30岁阶段,导致2010~2015年中国处于结婚高峰的“黄金年”,这些新“家计主政人”的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前辈,过去种家庭节俭的消费模式,将会随人口结构的演变而改变。
  “十二五”时期全社会投资结构变化估计
  根据上述“十二五”时期经济总量估计目标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我们应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对“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了测算。
  从3次产业投资比重的变化趋势看,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5年比2008年分别下降3.3~5.9个百分点(方案1为3.3个百分点,方案2为5.9个百分点,下同),其中工业下降3~5.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略有上升,2015年比2009年上升0.15~0.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2015年比2008年上升2.5~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 2015年比2008年下降2.7~5.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5年比2008年上升0.1~0.24个百分点,建筑业比重略有下降,2015年比2008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公共管理外,其他行业投资比重皆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行业有,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水利及居民服务业,教育事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2015年比2009年分别上升1.6~2.1个百分点, 0.1~1.1个百分点、0.1~0.3个百分点和0.1~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公共管理业投资比重2015年比2009年分别下降0.4~0.5个百分点和0.6~0.7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全社会投资重点变动的估计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国民经济增长格局将发生变化。在投资结构方面,长期以来比重最高的工业投资份额将有所下降;与农业、城市化进程、减排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有关的投资将会上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归纳投资重点的口径很难与前面国家统计局使用的口径以及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口径严格对应吻合)
  其一:与农业相关的投资。与进入“刘易斯拐点”高度相关,农业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更加依赖农业人均资本水平的上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投资将更多地表现为农民自发的投资增长。此外,政府掌握的水利投资应该继续有所增长(虽不计入第一产业投资,但却是切实的农业相关投资),数量庞大且遍布农村的中小型水库的功能保持、安全维护将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存在庞大的投资需求。加快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对农村山林承包者予以投资资助,努力增加森林碳汇。
  其二:与城市化有关的投资。应该承认,过去一段时期,超大城市、大城市(它们通常由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城市等构成)的城市建设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与国外城市相比在市容市貌方面也不遑多让。但是不容否认,由于这些城市通常拥有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权利或能力,在现实的城市面貌建设方面存在奢侈化倾向,而在城市功能性建设方面与国际大城市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吸纳农村人口转变为(定居为)城市居民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就普通城市而言,地级以下城市以及县城、小城镇在城市建设方面,包括城镇交通、电、热、水、气供应、水质安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以及医院、学校等城市功能性建设方面有着更大、更显著的差距。我们认为,今后城市建设投资将会发生两个“转向”,一是投资配置重心应会下移,重点转向中小城市、县城、小城镇。在城市群建设中也应会重点带动核心城市周边、外围城市的建设;二是城市建设投资配置方向的“转向”,切实转向城市功能性建设,切实促进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实现非农就业,以及农村人口(包括劳动者家属)在城镇定居。
  其三:服务业投资上升。我国的服务业比重太低了,一般的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在工业大概达到整个GDP40%左右的时候,服务业就上去了,我们工业占GDP的比重为43%、44%,制造业占的比重比落后的国家还低(比印度约低10%)。1.这与我国城市化水平过低直接相关。2.根据我们的预测,伴随“十二五”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将会上升,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公共管理外,其他行业投资比重皆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行业有房地产业、教育事业、科学研究、咨询服务、水利及居民服务业。
  其四:工业新增投资重点将集中在减排、提高附加价值等方面。由于相当一个时期内全球将处于在贸易平衡过程,我国制造业存在相当大规模的“过剩产能”,这将在未来几年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自发的投资增长,从而整个工业(包括采掘业)投资增长也会随之减弱,工业中惟有电、热、燃气的生产与供应业会随新能源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保持高于全社会平均增速的速度。据我们的模型估计,“十二五”时期制造业投资比重将会下降。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工业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发生在,由政府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推动的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更新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以及企业自发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程选 岳国强)

来源:建筑时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