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怎样变成百姓楼房——四个城市围绕保障性住房的探索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9月20日
  • 浏览次数:5551

    张素贞-刘长智-甘满:“苦命”人的笑容与保障房的艰难

  9月16日以来,张素贞老人充满忧虑,这几天,她所在的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棚户区不时下起小雨,每逢这样的日子,她所住的棚户房总是又粘又湿。房子地面不断向外渗水,不少地方已经长满了青苔。遇上大雨,总是居委会的干部们来把她接到旅馆里住上几天才能躲过去。

  不过,张素贞老人心里也有阳光,因为就在离她家只有20米的地方,几幢崭新的保障性楼房已经拔地而起。用不了一年,张素贞老人也要搬入新居了。

  张素贞老人因下岗、疾病而致贫,她常常抱怨自己“命苦”。不过她并不知道,在数千里之外的九江和广州,那些她心目中的富庶之地,也有许多自叹“命苦”的人。比如九江的刘长智老人曾换过几个工作单位,可他每到一个单位,那个单位很快就破产,老人愣是没能从任何一个单位得到过一套住房,以致很长时间都是在居委会照顾下在地下车库借住。而广州的甘满老人靠修自行车为生,一家三口长期租房生活。不过,刘长智和甘满比张素贞早一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都在不久前住上了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的廉租房。

  今年6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到2013年末,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但中国的保障房之路并不平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文林峰指出,中国的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一是公共财政支出严重缺位。二是保障手段相对单一。三是现有住房保障体系还不完整。城镇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覆盖外来务工人员。四是缺乏住房档案和收入征信系统。五是住房公积金没有对低收入家庭倾斜。六是运作不规范,制度存在漏洞,法律滞后,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

  中国的城市化率正在不断提高,每年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他们的住房问题也需要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短缺问题依然严峻。这些问题都是对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巨大挑战。

  中国-广东-广州:中央政策理念怎样逐层落实

  为了解各地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情况,记者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荐,走访了广州、九江、苏州、通化等城市。这几个城市建设和管理保障性住房的共同点是:实际效果好,受百姓欢迎。

  沿着走访路线,记者目睹了中央政府的保障理念如何一步步变成了百姓的住房。

  让我们的目光从首都北京南下,直到中国最南端的大城市之一:广州。

  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下发——

  广东省政府于2008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粤府〔2008〕3号)。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将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列入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房庆方指出,除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落实有困难外,在加强住房保障后续监督管理,促进分配公开、公平、公正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面对困难,基层往往历史性地成为探路者。

  广州市委、市政府自动承担起探路者的角色。他们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

  如何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如何明确保障对象的准入标准、保障方式、退出条件和后续管理措施?如何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配租、监督、退出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

  广州市抓好常规监管。一是严把审核准入关,加强“异地公示”和“购房资格复核”执行力度。在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过程中,共有25户家庭因在轮候期间收入增加了而被取消购买资格,另有25户家庭需要调整轮候分数。通过严把准入关,确保保障性住房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二是完善退出机制。坚持两年一次的住房保障资格年审和不定期抽查制度。2009年6月以来,对经年审、检查和抽查发现不符合保障条件的654户家庭进行了资格重审。经重审,有422户家庭被取消保障资格,100多户家庭被调整了保障方式。

  承租廉租房的广州市民董义霞说,如果没有以上措施,保障房的阳光可能就无法照耀到她的身上,广州市的努力令人尊敬。

  苏州-九江-通化:用创新为党和政府赢得掌声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富源小区的董玉华老人不久前刚从棚户区搬到他的一居室楼房,在一般人看来,42平米的房子对这个3口之家还是小了点,但对比自己一家4口过去住的29平米的潮湿小平房,看到被专业人员精心设计的功能齐全、温暖亮堂的一室一厅,想到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就突然改变了居住环境,董玉华老人几乎逢人就说:“还是共产党好啊!”

  在广州,在九江,在苏州,在通化,每当我们随意走进那些搬进新房的家庭,百姓们住有所居的喜悦和感激总是扑面而来。

  “中国各地推进保障性住房所遇到的困难都差不多,但哪里善于创造条件、开动脑筋,哪里干起来、干得好,哪里的百姓就早得实惠,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就更深一层。”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说。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是通化市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区共有待改造工矿棚户区18320户,60万平方米。该区工矿棚户区改造深得人心,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把好事办好。比如,他们也有资金困难。针对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他们采取了“国家补助一点、省政府补助一点、地方财政配套一点、居民自筹一点、银行贷一点、政策让一点”等办法,坚持在棚户区原址进行建设,这样项目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划拨,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土地资金。

  他们也会遇上“钉子户”——棚户区内的部分特困家庭,即使是面对40平方米的最小户型,仍无力出资。他们就采取平房置换和分期付款方式进行安置。在回迁安置过程中,针对部分困难户无力回迁,每个单位领导干部都要进行回迁包保,帮助每一户居民喜迁新居。

  苏州所面对的保障房问题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近年来,苏州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2009年底户籍人口达633万,而外来人员已达590万。这么多的外来人口难道不该住有所居吗?

  苏州市采用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规范管理私有住房出租、实行外来人员住房公积金同等待遇等多项措施,努力解决城市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受到590万新苏州人的极大欢迎。这些举措因改善了苏州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受到633万 “旧苏州人”的广泛认同。

  江西省九江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快速有力推进,并得到市民群众认同与积极配合,也因为他们有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机制:

  他们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一整套保障性住房分配的申请审查和摇号程序,即“五道程序、四道把关、三榜公示”的申请审查程序和电视现场直播公开摇号的方式。在九江市所确定的审查程序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名初审阶段,增加了入户调查和群众评议环节,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认知度。所有保障性住房分配,一律实行电视直播的公开摇号。申请审查和摇号工作全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完全阳光透明操作。对投诉和举报,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处,有错必纠。如九江市都昌县有一名科级干部,2007年通过弄虚作假申购到了一套经济适用住房,今年有人举报,他们及时进行了查处,不仅收回其住房,而且由纪检部门对其本人作出了相应的纪律处分。此事在九江引起极大反响,受到百姓的高度赞扬。

 

摘自 光明网 2010.09.19 记者 董山峰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