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城建规划设计行业大事记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3月11日
  • 浏览次数:6343

   编者按:
  2010年城市建设与规划行业有众多值得一提的政策发布和活动举行,区域规划、低碳发展、改革试点等是这年的热点词汇。而由不同机构撰写的各种“发展报告”的出炉,为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在横向和纵向上确定国家和地方实力的坐标点。在此列举出部分大事件以使读者对该领域全年动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揭牌成立,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不仅是一个经济区,还是一个享有宪法赋予各种权力的行政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亦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0年1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继不久前批准深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之后,扩大试点范围,“原则同意”大连、青岛等16个城市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些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10年1月16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我国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市框架协议。作为住建部首个批准的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深圳将以“部市共建”的模式以全新的面貌向低碳生态城市启航。
  2010年1月25日,北京市提出“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市已经组织专家在研究世界城市的目标体系等框架,第一步要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
  2010年1月30日,“世界现代化400年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专家座谈会”在中科院举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现代化概览,是中国现代化报告的第十本报告。
  2010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10年2月28日,《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蓝皮书显示,上海和北京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列全国一二位,这是自我国首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出版以来的稳定序位。蓝皮书还报告,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已有14个省市的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几乎占到全部省区市的一半。
  2010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协调会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
  2010年3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会,介绍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就: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我国城镇体系在逐步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已经形成。
  2010年4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沈阳经济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个地区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4月14日,由中国社科院编纂的首部《宏观经济蓝皮书》发布。蓝皮书称,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在2011~2016年之间)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蓝皮书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2.28%,2020年为57.67%,2030年为67.81%。而68%左右可能是中国未来20年城市化发展的顶部,此后城市化水平将在较长一个时期维持在这一水平。
  2010年4月20日,指导深圳未来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圳2040城市发展策略》的编制工作启动。在2005年底,该市发布《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其中关于深圳未来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的定位将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2010年4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这是迄今我国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社科院报告说,把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标准整合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
  2010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办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发布了《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8》。蓝皮书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被视为上海世博会思想成果的《上海宣言》,提出“和谐城市”的理念,蕴含着宝贵的价值。《上海宣言》这样表述:“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和谐城市,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上海宣言》同时指出:“我们一致认为,通过创新来建设和谐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
  2010年5月4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挂牌督办违法案件及2009年土地例行督察公告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2010年一季度国土资源违法形势;通报了2009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公布了9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和4起挂牌督办案件,通报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挂牌督办的5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处理结果。
  2010年5月5日,《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获得通过。
  2010年5月11日,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卷,在京举行首发式。《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卷以“构建和谐城市,应对金融危机,扩大社会保障”为主题,特邀数十位院士、专家和学者撰稿,全面记叙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进程、热点、焦点和典型案例。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同意选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实现路径的试点区域。
  2010年6月5日,《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成都发布。该报告是由中科院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对“2010年新型城市化水平的总体评价”中,上海、北京、深圳分列前三名,重庆排名第八。
  2010年6月1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决定取消和下放184项行政审批项目。会议指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和政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明确了五条重庆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2010年6月25日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其含义是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旨是集约用地。它进一步唤醒我们节约土地的意识,提醒我们把握好形势要求,备加珍惜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用地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土地利用方式。
  2010年7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通过比较竞争力指数及其具体构成指标数据,报告全面解析了全球500个城市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其中,纽约、伦敦、东京位列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甲。
  2010年7月15日,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社科院举行。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下,专门研究世界城市建设的机构。它以北京社科院为依托,汇聚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各类相关资源,为研究世界城市构建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的联合攻关平台,将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智库”。
  2010年7月29日,“《2010年城市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转型高层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正式发布。本书以中国城市发展的“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为主题,对中国城市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2010年8月12日,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正式公布,即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规划。五个一体化规划从目标任务、实施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科学谋划布局,大胆先行先试,突破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助力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
  2010年8月16日,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复《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杭州、南昌、郑州、武汉、南宁、平顶山、安阳、荆州、湘潭、柳州10个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志着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进入批准阶段。
  2010年9月2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9月20日至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四十六届国际规划大会上,广州市战略规划项目获“国际杰出范例奖”,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全球规划最高级别奖项的城市。大会奖项评审团一致认为:2000年开始的广州战略规划实践,充分学习和吸收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制度创新,其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模式,值得全世界的发展中城市广泛借鉴。
  2010年9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2015年要实现《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000元和820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下达的指标。
  2010年10月4日,“2010年世界人居日”庆典活动在沪发布了《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0/2011》。《报告》指出,由于现行住房政策还不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推进和落实力度不够,中国住房领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
  2010年10月13日,全球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推出“2010中国大陆经营成本最高城市”子榜单,揭晓中国大陆经营成本最高的25个城市。上海、北京、杭州位列前三甲。《福布斯》中文版对2009年全市GDP在360亿元以上的132个大陆城市进行了调查,并参考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价格、办公用地租金和企业四险负担等5个指标,加权计算出商业城市的经营成本,并进行综合排名。
  2010年10月21日,北京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这意味着今后关于旧城保护的问题均要通过该委员会来决定,也标志着政府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重新设立的专家顾问组将在制定规划、科学决策和挖掘文化内涵方面建言献策。
  2010年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已由1990年的第73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17位,力争在2020年进入G20五强,205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2010年10月29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在国际城市论坛2010年年会上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2006-2010中国城市价值报告》。通过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价值不断提升。城市将向着增长方式集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方向发展。
  2010年11月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970年至2010年间的人类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评价。报告中对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排名,中国在这份榜单上排第89位,与去年的排名相比前进了三位,在人类发展指数进步最快国家中排名第二。
  2010年11月16日,成都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按照这一《意见》,成都市将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计划到2012年,将实现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城乡居民可以自由迁徙,并实现统一户籍背景下的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12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从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的较高水平。

来源:建筑时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