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加固引入“后续使用年限”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5月27日
- 浏览次数:16953
汶川大地震后暴露出的现有建筑抗震问题,直接促成了国家标准的修订。2009年7月1日、8月1日分别开始实施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新国标和行业标准,为既有建筑的抗震“体检”和加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论支撑。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也正是基于此才开始启动。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两周年的今天,让我们进行理性的自我检查:标准执行情况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
相对于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建造的新建建筑,全国各地数量庞大、建造年代复杂的既有建筑抗震设防能力更令人担忧。
汶川大地震后,开展了广泛的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普查与评定工作,其中暴露出的问题直指标准的适应性,也直接促成了相关标准的修订。2009年7月1日、8月1日,修订完成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开始实施,为现有建筑抗震提供了“体检”依据和“治疗”方法论。
但是,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有何迫切性?新标准更侧重什么方面?执行情况如何?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两项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绍革和建研科技设计院院长助理史铁花。
《中国住房》:为什么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
程绍革:一方面,我国既有建筑很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是更早以前建造的。而在1978年之前,设计标准还不完善,对抗震设防的要求考虑不足。而随着房屋年龄的增长,建筑本身的结构和材料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进行加固,将难以满足原有的设防要求。
另一方面,既有建筑面积巨大,有些房屋经过加固还能够“延年益寿”,继续使用。如果对这些建筑全部推倒重建,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既是对灾害未雨绸缪,也是符合国情、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举措。
《中国住房》:两个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修订的?
程绍革:我国原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分别颁布于1996年、1999年,迄今已经使用了10多年。这期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都进行了修订,对建筑鉴定和加固的标准也应该相应调整。当然,更直接的原因是汶川大地震的发生。
2008年7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行专门会议,启动了两个标准的修订工作。
《中国住房》: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较有哪些突破?
程绍革:同原有标准相比,新标准最重大的突破是,首次提出了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概念。新标准将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30年、40年、50年3个档次。
具体来说,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上世纪90年代按照当时的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2001年以后建造的,宜采用50年。
“后续使用年限”概念的引入,是两个新标准修订的最重要特征。根据“后续使用年限”的不同,标准给出了不同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另一个重大调整是,明确了现有建筑抗震与加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是对原有标准的提高。在抗震加固技术方面,新增加了粘贴碳纤维布、粘贴钢板、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技术等。
《中国住房》:新标准出台后做了哪些工作?各地实施情况如何?
程绍革:新标准出台后,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宣贯和培训。首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了全国培训班,各省派相关负责人参加。随后在全国近20个省组织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各地的积极性非常高,执行力度也比较大。经过培训,一批地方性标准、指南、图集等纷纷出台,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国务院要求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既有校舍的鉴定、加固工作全面铺开,是对新标准的大范围实践。
《中国住房》:地震中校舍倒塌令人们揪心。目前,在已有的中小学校舍鉴定加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程绍革:首先,鉴定报告不规范,不能成为抗震加固设计的依据。
例如,我们接触到的北京市一批中小学的鉴定报告,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完全按《鉴定标准》的要求执行,但检测数据基本准确。而有的城市所作的检测数据不足以采信,按照报告结果,房屋处于静力状态都会倒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经费少,有的地方每平方米的鉴定费用才一两块钱;鉴定量大,鉴定单位和人员不够,且缺乏专业知识;房屋安全责任重大,有的检测人员害怕承担风险,从而取现场检测数据最低值或主张拆了重建;
其次,工作程序需要优化。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三年时间内,要对大部分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抗震鉴定和加固,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为此,需要分清缓急、合理安排。现阶段,应该优先解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
实际上,唐山地震后,我们就已经按照普查、分类、排队、立项的工作程序,在10多年间逐步完成了2亿多平方米建筑物的鉴定和加固任务。
《中国住房》:住宅的鉴定和加固有什么阻碍?
程绍革:中小学校舍是由教育系统进行委托,有统一的组织。但是,住宅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抗震鉴定和加固是对一整栋楼或多栋楼的,以前的房屋大多是直属公房,由单位进行委托,而住宅商品化后,业主被分解为一个个分散的独立家庭。那么,该由谁来组织?是物业、开发企业、业委会还是政府部门?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
此外,汶川地震后,我前往灾区十几趟,每一次都感到农村自建房的抗震意识严重缺乏。我建议,为了监督村乡镇抗震规程的落实,每个农村应该配一名监察员。(付灿华 北京)
来源:中国建设报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助力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
- 北京开查防震级别 建筑都将有“身份证”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 官方通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主要形成原因
- 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结构加固修复用玻璃纤维布》的公告
- 财政部水利部采取措施加快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加强建筑物设防 抵御地震灾害
- 北京百所学校用钢结构加固新校舍
- 灾后关注:什么房子最抗震?
- 北川新县城整体移交
- 国务院要求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
- 加快促进我国向建筑结构强国发展
- 关于实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要求的通知
- 关于印发《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的通知
- 3年7356座病险水库“康复”
- 强震携海啸袭日 破坏力超过20个汶川地震(组图)
- 我国将对4万余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四川部署“十二五”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
-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讲话
- 汶川地震三周年:重建学校成为最安全建筑
- 北川5-12三周年公祭 老县城开放
- 江西峡江移民新村新房变危房 政府指导自主加固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 北京部署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作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
- 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 关于举办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样图》、11G329《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系列国标图集培训班的通知(南京)
- 村镇房屋建设中的抗震问题亟待解决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的公告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的公告
-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的公告
- 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片材》的公告
- 我国既有建筑加固技术与政策体系研究侧记
- 推广隔震减震技术 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 北京拨款对20万户农宅进行抗震改造
- 青海全面提高保障房抗震节能水平
- 北京召开农宅抗震节能建设现场会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 意大利地球学者:建筑差劣无抗震加重惨剧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次全体会议 齐骥主持会议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开展灾区房屋建筑应急评估
- 姜伟新在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第6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近期要抓好抗震救灾六项工作
- 规划行业行动起来支援玉树恢复重建
- 全力协助青海做好玉树灾区重建规划工作
- 姜伟新在玉树地震灾区亲切慰问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抢险救援同志
- 标准院专家圆满完成支援玉树地震灾区房屋建筑应急评估工作凯旋
- 映秀打造世界地震遗址名镇 新房堪比别墅 图
- 汶川地震灾区有望提前实现恢复重建目标
- 江西赣州积极引导农民新建抗震房
- 震灾呼唤村镇房屋现代化
- 工程院院士:中国房屋设防烈度偏低
- 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积极采用隔震技术
- 新疆980万农牧民住上抗震安居房
- 西藏加强农牧民安居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 长沙48小时拼装15层楼 可抗9度地震用200年(组图)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国标图集和示例面世 校舍抗震加固有据可依
-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在四川灾区房屋加固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