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村镇污水治理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12月7日
  • 浏览次数:5033

  □常江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然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尤其是缺乏完善、统一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牧养殖等村镇企业废水随意排放,已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致使我国农村水环境严重恶化。目前,全国已有90%的水源水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截至目前,我国村镇污水排水量占全国总污水排放量的50%左右,然而,乡镇污水处理率仅为14%,仅有3%的村庄有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难题。保护城镇水源,并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必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农村水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但治理工作复杂而艰巨。首先,我国农村分布广且分散,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人口的聚居程度存在较大差别,使得农村的排水体制不能像城市一样,采用一种排水体制,也不能完全照搬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的处理工艺,污水收集与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根据聚居程度和地形特点等,采用单户、联户或集中的污水收集方式;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宜采用分散型污水处理工艺。其次,我国农村地域分布广阔,部分农村分散于高原地区,部分农村分散于寒冷地区;恶劣环境条件和不同生活方式造成的污水水质差别较大等问题使得单一处理技术难于满足农村污水治理的需求。再其次,农村污染源多且分散,除了点源污染,还有面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村镇企业废水和养殖废水等;农村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任意排放等均为农村面源污染源。在加强农村可控点源污染的同时,需同时采取措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最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污水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达地区,污水已部分收集,需进一步强化处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污水收集与处理缺乏资金的支持。因此,我国农村污水治理不但需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的污水处理技术,而且,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农村污水处理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以及防止疾病的传染和传播,其治理重点主要有污水的收集与污水处理与回用两个方面,污水收集宜采用分散污水收集的方式;处理技术宜采用小规模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技术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美观实用;多元化处理,抗冲击能力强;工程造价低,运行效果好;运行费用少,能耗低可持续;管理要方便,操作维护简单;污水再回用,雨水资源化”的原则。
  目前,国外农村污水处理大都以分散型污水处理模式和原位处理模式为主,丹麦环境与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环保部均推荐使用原位污水处理系统。西班牙、日本、瑞典和挪威等国家多采用分散型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型处理模式以其布局灵活、施工简单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采用分散形式处理的国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国内环保企业和科研院所已开展了村镇污水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农村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技术、生态技术、土地处理及塘系统、生物与生态组合技术等,其中活性污泥法约占17%,生物膜法约占25%,膜技术约占10%,生态技术占13%,土地处理及塘系统占6%,生物与生态技术占23%,其他技术约占6%。基于近年来各种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村镇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后,不难发现传统单一处理技术并不能够满足农村废水处理需求,处理工艺呈现复合多元化态势。复合多元化工艺的采用应重点考虑当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应施工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因此,工艺研发过程需将处理工艺单元高度集成,研发出新型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工艺及成套化设备。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刚刚起步,应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水质的农村污水处理系列化技术体系,同时加快制定和推广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相关标准。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