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量社区中水系统瘫痪 冲厕系统多为自来水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3月22日
- 浏览次数:6014
京城大量社区中水系统瘫痪
今日是世界水日,本报调查100个小区数据显示,冲厕系统多为自来水
就北京而言,2000年以前既有民用建筑多于2亿平方米,预计每天有约22万吨自来水浪费在冲厕上,每年约8000万至1亿吨自来水,约相当于4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
数据显示,在城市建筑小区采用中水系统后,居住区用水量将节省30%-40%,同时排放量减少35%-50%;对一般居民住宅,可节水30%左右。
今天是世界水日,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我们不得不把节水作为必要的生活习惯,可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竟还有大量中水设施闲置,较之每吨4元的自来水,每吨1元的中水无论从节水还是节支的角度来看,都该是不二选择,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早在2001年,北京市《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便明确要求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
可9年过去了,在青年路小区、金地格林小镇等入住几年的小区,马桶里流的照样是自来水,开发商卖房时承诺的“中水冲厕”,一直未能兑现。
记者近日搜集焦点网·业主论坛“7日积分百强榜”的100个小区数据,发现已开通中水系统并正常运行的不到20%。
这100个小区样本中,除个别小区外,建筑面积均在5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年代也多在2001年以后。
其中,18个小区目前已接通市政中水或启用社区中水处理系统;31个小区尚未入住或入住不满半年;另外51个小区的物业则明确表示,小区目前的冲厕系统为自来水。
这一调查结果与一些中水设备厂商的经验相吻合。北京恩瑞盟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陶经理说,虽然多数小区都安装了中水系统,但启用的非常少,多数物业都将自来水接入小区中水管线,仍用自来水冲厕。
“中水处理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不过成本比现行的水价高。”陶经理说,小区自制中水的成本价在2元以上,而目前北京市规定的中水价格为1元,许多物业都不愿做这笔“亏本买卖”。
“这是极大的浪费。”一位水务业内人士将这一现状比作“烂摊子”。他说,由于前期建设缺乏监管、物业管理缺失等原因,很多小区的中水系统已瘫痪,业主们分摊了每套100多万元的设备费用,却享受不到低价优质的中水。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虽然北京市的中水设施闲置现象较普遍,但从长远看,强制性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区建设中水设施,是有前瞻性的,在方向上也是必要的。
不过,他认为用行政手段推行节水,实际上很困难,效果不佳,应更多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整水价引导中水的推广使用。
- 现状
1水质变黑发臭
社区中水遇“信任危机”
“很尴尬,特难堪。”对于刚刚过去的春节,海淀区清上园业主李欣(化名)摇头叹气。
由于社区中水系统在春节期间停水近一个月,面对来访的亲朋好友,李欣只能抱歉地让他们用脸盆接水冲厕。
事实上,清上园小区自入住后,中水经常时有时无,业主论坛上关于此事的“声讨”不绝于耳。该小区物业主管董先生证实,由于中水难以稳定供应,物业至今未向业主收过中水费。
而在离清上园不足两公里的当代城市家园小区,二期业主们也为不时发黑、发臭的中水感到苦恼。今年2月初,该小区业主张先生将“马桶放黑水”的照片发到业主论坛,称早起冲厕时,马桶里流出的都是黑水,马桶内壁上也积了厚厚一层污渍。
京城中水公司再生水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从肉眼上看,合格的中水应为无色透明,无明显杂质,与自来水对比时微黄。
事后,虽然物业解释“黑水”是由水泵故障后重启的冲力所至,但遭到业主质疑。物业负责人表示无奈:此前曾将小区中水送检,水质没问题,但遇到水泵故障、停电这样的“突发情况”,中水供应确实会受到影响。
“省不了多少钱,还闹心。”浏览启用中水系统的小区业主论坛,表达此类意见的业主不在少数。清上园和当代城市家园的物业负责人均表示,目前已有不少业主将冲厕系统改接自来水。
“社区中水不稳定,确实影响许多居民对中水的态度。”一位区县节水办官员说,他们调研发现,目前居民对中水的接受程度本就不高,加之少数启用社区中水系统的小区无法供应稳定的中水,导致不少业主将已有的中水冲厕系统改回自来水,而有些业主在装修时就听从装修工人的建议,直接将马桶接在自来水管上。
2中水价低于成本
物业自制中水倒贴钱
“不是不想通,是根本通不起。”面对高于现行中水价格的成本价,多数物业选择在小区入住之初,就将中水管线接到自来水阀门,按自来水价收费。
目前,市发改委核定的市政中水价格为1元/吨,而对建筑中水没有定价,只能参照执行。
记者采访到数个回用中水的小区,物业负责人均为中水成本和售价的“倒置”苦恼。
在宣武区的富卓花园广场,负责工程的张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中水成本包括每日需投入的电、药剂,以及一定时间需要更换的活性炭、石英砂等。同时,由于原水不足,高峰时还须补充自来水。在不算人工费的情况下,平均每吨中水成本在2.4元左右。
同时,源水不足,几乎成为所有小区中水系统的共同困扰。新开盘小区在未达到一定入住率前,很难进行中水回用;而即使在一些成熟社区,收集到的污水与中水需求相比,也是“入不敷出”。
当代城市家园物业工程部负责人透露,到夏天用水高峰,每月需向中水调节池补充七八百吨自来水,才能保证系统供应。
“平均每天制水50吨,一年得亏两三万。”张经理说,除用于绿化的一部分中水可省钱外,其余亏损只能从物业费中“消化”。
- 问策
扩大市政中水覆盖范围
异议:投资大、环境收益小
北京市近年大力发展再生水厂建设,截至2009年底,已铺设再生水管线550公里,2010年,北京市将新建5到20公里的再生水管线。但即使这样,离4000多公里的排水管线仍相去甚远。
相比社区自制中水,各再生水厂供应的“大市政”中水水量和水质都相对稳定。据《北京日报》报道,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200多个住宅小区接通中水公司提供的市政再生水。
不少用自来水代替中水冲厕的小区物业对此均持观望态度。他们给业主的解释是,等市政管线接入小区,才可用上真正的中水。
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此前曾表示,居民区等局部区域的中水利用将来主要依靠独立的再生水处理站,“按照规划,如沿线有主管网,也可因地制宜就近铺设管网,促进区域再生水的利用”。
北京市水务局有关人士透露,由于铺设管线成本较高,“大市政”管线铺设将直接服务于工业、农业、市政等“用水大户”,专为“进社区”铺设再生水管线,目前来看投资大、环境收益小。
物业制中水应得到补贴
异议:不能保证钱用于中水回用
1元/吨的中水价格,是一个“推广价”。
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在2009年底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说,1元/吨的定价和成本严重背离,按照现行标准,市政再生水的处理成本达2.5元左右,其中差价靠政府补贴。
但运行和管理社区中水的物业企业,却没有任何补贴。“两种条件,一个价格标准,对我们不公平。”不少物业负责人表示,单独在社区中涨中水价,业主们肯定不干,他们希望得到一定补贴,以填补目前的亏损,“毕竟小区用中水,也是为北京市节水工程做贡献。”
不过,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不主张给生产企业补贴。
“就算成本够了,用户不用也是空的。”他说,即使给生产企业以节水补贴,也不能保证钱用在中水回用上。目前中水的推广,不仅是水价和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很多居民不愿用。
“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很多人选择安全性,这很正常。”他说,目前的水价体系,只覆盖了服务成本,而没有覆盖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现在自来水和中水价格差在3元/吨左右,这种差价不足以让人们选择中水。
傅涛认为,随着水价逐步提高,到了一定级差后,中水一定会有市场。但提高水价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政府应抬高水价的同时给予贫困的弱势群体补贴。
提高中水1元“推广价”
异议:需多部门协同制定政策
2009年3月,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曾表示,年内将出台中水价格调控方案,告别1元/吨的“推广价”。但到了年末北京市上调水价的听证会上,再生水价格却没有改变。北京市发改委价格管理处处长彭红介绍水价调整方案时说,这一决定是为继续鼓励再生水使用。
对此,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并未给出明确回应。这位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水价调整还是向中水建设管理单位提供补贴,都不是水务局一个部门能决定的事,而需要财政、价格等多个部门协同制定政策,必要时还需举行价格听证会。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蓝筠 (来源:新京报)
- 北京广渠路“地王”改规划未获通过
- 北京欲打造世界城市 专家称应建帝国大厦式地标
- 北京地铁将延伸至河北省 着力打造一小时都市圈
- 6升水以上抽水马桶等38种建筑材料产品拟被禁用
- 北京将出台首部建筑使用安全法规
- 北京两年内将建150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试点建筑
- 北京2亿补贴建筑太阳能推广
- 京首个对接安置房项目开工 建筑规模约50万平米
- 《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审核标准》出台
- 世界最大生态城选址北京门头沟
- 北京将申报世界设计之都
- 北京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图
- 国内首家设计交易市场在京启动建设
- 北京政策房设计改版后亮相 重视绿化布局色调
- 北京保障房再现“墙脆脆” 混凝土强度不足
- 北市民评议政策性住房设计方案
- 2000亿元将投入京西发展
- 北京50块土地四季度集中上市 抑制来年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