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面临标准化信息化两大任务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7月4日
  • 浏览次数:5860

  □本报记者 彭丽

  “高速铁路只有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才能发挥效益。”日前,两院院士沈志云在西南交通大学作了一场题为《技术创新带来中国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报告。

  “高速铁路是一个大系统,系统的所有特性都与运行速度相关。”沈志云指出,这个大系统由轨道线路、高速列车、受电弓、地表稠密大气等构成。列车要实现目标速度的安全运行,必须全面落实勘测设计、基础工程、装备制造、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6大系统的技术标准。

  “发展时速350~400公里的第三代列车,是本世纪发展高速铁路的世界趋势。”沈志云介绍完日本、法国和德国第三代高速列车的研制与应用情况后表示,我国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行业绩:从2008年至今运行总里程约2.5亿公里,运送旅客4亿人左右,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我国高铁为何能在5~7年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沈志云归结为:首先,我国高速铁路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研究在超大系统仿真及系统优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转化为六大系统标准,形成发展高速铁路的新思路;其次,从工程设计、零部件研发、新头型研究、线上测试等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再次,列车制造基地现代化,组成了以3个主机厂为首,包括30多个配套厂,牵涉500多个企业的生产链;此外,在新车新线条件下全面贯彻符合铁路系统动力学分析结果的六大系统标准。

  据沈志云透露,今年7月1日全国将实行新运行图。所有350km/h高速列车最高速度均不超过300km/h,以保证安全和降低能耗。“或可望保留个别城际高铁仍以350km/h为最高运营速度,以便于长期观察。”沈志云认为,调低时速从技术上讲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我国没有制定好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我国信息化程度不够。

  “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在这项技术方面的地位。”沈志云进一步解释,目前高速铁路的标准都是国际铁路联盟制定的,只有300km/h的技术标准。我国虽具备时速350公里的运营业绩和发展较为完善的系统动力学学科,但由于研究还不足,拿不出国际公认的350km/h的技术标准。另外,我国受信息技术所限,无法提供实时监控数据,提前告知乘客有关列车安全的准确信息。“这让很多乘客对安全性有猜忌。”

  为此,沈志云表示,应努力完善第三代高速铁路技术。他建议,在充分的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350km/h高速铁路的技术国际标准。“这有赖于加强基础性研究。”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350km/h列车运行安全的实时监控。“这有赖于实现信息化。”

  “运行速度是高速铁路追求的永恒目标。”沈志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高速将成为21世纪地面高速交通的需求。唯一途经是采用真空管道技术,使列车时速达到400~1000公里,甚至更高。“当然,其可行性还需要科学论证和实实在在的研究。”沈志云最后表示。

  沈志云表示,应努力完善第三代高速铁路技术。他建议,在充分的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350km/h高速铁路的技术国际标准。“这有赖于加强基础性研究。”


来源:科学时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