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层旧居民楼试装外挂电梯 改造费户均七千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1月15日
- 浏览次数:6494
本报讯(记者 李佳)居住在老旧六层小楼的老年人未来可能不必再为爬楼而发愁。记者日前获悉,本市残联、老龄委、规划委、建委等多家部门正在酝酿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今年将在部分区县选择具备改造条件的多层住宅楼开展无障碍改造安装外挂电梯试点。
前天,记者跟随市老龄委、市残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到朝阳区来广营地区的一处居民院内,对小区老旧住宅加装外挂电梯试点项目进行评估和调研。与院内西区新建的高层住宅楼群相比,位于东侧的十几幢红砖矮楼散发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旧气息。但是绕到一幢四层住宅楼的南侧,顿时令人眼前一亮,从旧楼楼体向外延伸出一大块钢筋水泥的建筑结构,铁锈红的外立面,白色塑钢飘窗,每个单元都配备了外挂型电梯。在一层还加增了防盗门和无障碍坡道,楼上的居民则享受到了高档社区“一梯两户”的待遇,居民家里原来的阳台被改造成宽敞明亮的电梯间。据记者观察,这个小区经过此番改造的单元约有15个。
据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电梯落成两个多月了,但因为还未经过质监部门的验收,尚未投入使用,目前还不知道春节时走亲访友的居民能不能坐上这些新电梯。北京市残联组联部副主任王静奎表示,为残疾人、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是相关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这个改造项目非常值得我们参观学习,借鉴经验。老旧小区的电梯改造项目是政府部门认可的惠民便民工程,目前正责成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导性意见,很多具体工作都有待推进。”
王静奎表示,因为这个大院的住宅产权明晰,物业管理相对规范,居住人员的生活诉求基本统一,改造电梯的项目资金到位,所以把来广营的这个小区作为全市老旧小区电梯改造试点项目还不够典型,虽然在全市推广的难度很大,但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
市规划委综合处副处长郭健表示,通过全市普查,全市大部分住宅小区具备基础无障碍改造的条件,但很多老旧小区由于建筑结构的局限、物权问题、邻里隐私等原因,无法进行系统性改造,形成了无障碍改造的“死角”。据了解,去年在朝阳区大屯某小区的电梯改造项目设计、资金都已到位,甚至地基都已经挖好,但仅因一户居民强烈反对,便造成改造工程搁浅。
据了解,今年全市将为1.7万户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同时,在部分区县选择具备改造条件的多层住宅楼开展无障碍改造,安装外挂电梯试点。日前,市规划委已对市建委《关于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若干指导意见》进行了回复,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完善多层住宅楼无障碍改造的相关政策,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声音
二层以上每户交7000元 部分居民感觉“有点贵”
由于施工单位和产权单位负责人不在现场,记者在探访时对老楼电梯改造整体经费数字难以求证。但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的产权单位承担了大部分改造费用,对于受益的居民一方,除了住在一层的居民不用掏钱外,二层及以上的住户每户需负担7000元的外挂电梯改造费用。
在探访中一位住在三层的老人对记者说,“居住面积确实增加了不少,可以说是补了增大面积的钱。而且在这么大的阳台还可以养花、喝茶和晒太阳,平时老人在这里做做操也很方便。”但也有个别居民表示,虽然增设电梯是便民服务,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使用面积,但7000元对于退休老人来说不算小数目,在装与不装上,家人合计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考虑到大家的利益,还是决定掏这笔钱。
据了解,去年全市共投入6000万元,为13240户残疾人家庭免费改造了无障碍设施,部分区县老龄办也通过开展扶手工程、配发浴凳等措施,为一些老年人家庭改善了无障碍生活条件。应老太太告诉记者,她平时经常读报看电视,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关注残疾人和老人的生活,原来说起无障碍设施改造,大家想起的都是在楼门口增添的坡道,或者是在卫生间加装个把手,但现在已经“升级”到给老楼加装外挂电梯,确实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直接改变,出行免去了很多顾虑,现在他们就盼着早点用上新电梯。
■文/本报记者 李佳
探访
施工单位多次易稿 考虑安全降噪因素
由于本市老旧社区电梯改造工程之前没有成熟的技术先例,考虑到安全、实用、美观、降噪等各种因素,在该小区施工过程中也是边干活边改进方案。据了解,施工中面临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安全问题,如何与已建成多年的老式居民楼很好地衔接,同时兼顾美观和安静,是设计和施工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征求居民意见时说的是两个月就能完工,但实际施工用了半年多,听说施工方还几次修改方案,不断完善设计。”应老太太介绍,因为每家改造都需要入户,确实需要居民全力配合,“室外的主体结构完工的时间早,但全楼室内的装修却拖了很长一段时间。”
据该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项目的改造必须征得每位居民的意见,如果一个单元中有一户居民不同意,都不能施工,而在应老太太家隔壁的单元,就因为一层住户不同意改造,最终整个单元都没能进行改造。“据说主要是因为一层被封闭后,居民担心影响采光和电梯噪音。”
探访
进屋改走阳台 类似观光电梯
受外挂电梯就得裸露在楼外的印象影响,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认出被楼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电梯。虽然施工单位没有到场进行详细介绍,但大家还是看出,改造工程是拆除掉原有的阳台,搭建成电梯间并扩大了居住面积。“原来还以为得在楼体上挖洞打眼儿呢,这样看来,增加的这部分建筑确实利于楼体安全,电梯也不怕风吹雨打,跟商场里的观光梯挺像。”一位媒体同行看到改造后的小楼感慨道。
从外表看,通透的白色塑钢玻璃窗十分敞亮,很多居民可以利用这个空间晾衣服晒被子,各家各户的空调室外机也有了固定摆放的位置,一层住户还加增了无障碍坡道和防盗设施。为了不让新旧两部分楼体反差过大,可以看出施工单位在外墙色调上下了功夫,改造后的楼体风格统一。
记者来到住在二层的75岁居民应阳芬老人家,从她家客厅向外延伸出一间7平方米的阳台,这间加装的“阳光房”非常通透,地面铺上瓷砖,顶部吊顶,墙面也粉刷一新,从这里经过一个小门,便可直通电梯。“有了电梯以后可就方便多了,一个单元两户人家,按时髦的话说就是一梯两户。”应老太太介绍,这里住的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原来爬楼梯大家都觉得腿脚不便,有很多人索性就不再下楼。经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去年4月,电梯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历经半年多时间后,周围几栋低层住宅楼在外部加装了电梯,不但大伙居住面积增多了近10平方米,这些外挂电梯投入运行后将给社区内老人上下楼带来便捷。
■文/本报记者 李佳
政策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
正在制定指导意见
本报讯(记者 梁琦)目前本市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相关指导意见正在制定中。记者昨天获悉,该意见正由市住建委和市规划委共同完善中。
“该指导意见主要由市住建委制定,市规划委为协同单位。”昨天,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工程是涉及既有建筑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加装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正在完善指导意见,逐项细化条文。
由于加装电梯要在既有建筑上进行,而本市现有的六层高楼房大多建设后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因此,首先必须对建筑本身现有条件有所了解,并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加装。加装过程中,还必须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
与此同时,对加装电梯的方案也要严格审查,如果加装电梯后,住宅达不到规划、结构、防火等设计规范要求,不得加装;如果加装后对毗邻住宅的通风、采光等可能造成影响的,也须征求相关权益人的意见。市规划委将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条件的将不予审批。
据悉,该指导意见还将经过人代会审议。北京青年报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