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生命平安必须防患于未然——2010年中国城乡灾难记忆及综合减灾启示录之二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3月1日
  • 浏览次数:4661

□金磊

  探求灾难深层原因的个案分析
  1.建设质量是警钟
  去年7月28日10时,在南京栖霞区原南京塑料四厂旧址,因施工单位违规施工,造成丙烯泄漏并爆燃,事故中共有13人死亡、14人重伤、120人住院。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是:城镇化改造加快的同时,地面开挖施工作业与大量地下管线分布和走向不清的矛盾加剧,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安全档案”;8月30日,无锡民丰西路北塘区文教中心工地脚手架坍塌,当场造成3死5伤;9月21日11时,深圳宝安区某街道聘请4名电工,在维修路灯时不慎触碰高压电身亡;9月27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内一栋教职工宿舍楼脚手架坍塌,导致1死3伤;11月26日,位于南京雨花台区小行附近的南京城市快速内环公路西线工地的钢箱梁防撞墙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侧翻,致7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是建筑业的违规更替项目经理的后果,要避难此类事故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更有深层原因。

  2.城市不该如此脆弱
  脆弱性这个原来形容易受攻击、易受伤害的物理特性的名词,现正贴切地用于灾害研究及城市安全能力评价上。《现代汉语词典》将“脆弱”解释为禁不起挫折,不坚强,可在灾害管理上其特定意义是:对危险及危机程度或抗逆力尺度的考量,简单说就是面对灾害时,承灾体自身存在易遭受伤害和损失的程度。看2010年的中国城市水患:作为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广州市在“5月暴雨”中频频出现“水漫街面”、由“羊城”变“洋城”的局面,它至少在五个方面反映了城市综合应急能力之脆弱性: 1 城市决策者对“5月暴雨”这一广州历史上的罕见灾害没有认知; 2 广州城市防洪标准采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标准,尽管亚运会建设大举开展,但广州的城市生命线系统还未真正改变,迄今,90%的雨水要靠陈旧的排水管网; 3 对广州而言,抗洪防灾不该是应急的事,但正是这常态工作准备不足,才造成广州2010年5月“悲剧”; 4 广州应急管理上最大脆弱环节是气象部门发出1小时预警后,市政、交通、公安等系统完全没有联动效应; 5 广州“5•7”大暴雨中受灾最严重当属最脆弱的百余个城市社区,至少1.8万辆私家车“被泡”。进一步会诊全国每年上演的“城市内涝”病,至少应抓如下防灾建设:强化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在城市排水规划上要使以“排”为主向“排蓄并重”上转化;城市从应急防洪出发,编制城市暴雨洪水风险图;在城市防灾规划中,要采用各种手段使用雨洪调蓄技术等。

  3.“综合地灾”是城市安全的巨大威胁
  2010年入汛以来,不仅城市防洪形势严峻,在城乡安全中全国已有近120个煤矿被淹,特别是甘南、陇南、天水部分地区普降强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致使9座尾矿库溃坝、10座尾矿库尾砂外泄、112座尾矿库遇险。事实上,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对企业环境造成的频发作用,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安全绝不是企业内部的事,它涉及城市大环境,反之,也对城市大安全产生作用,加大力度从地震、地质角度去关注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是实施综合减灾的关键。任何地质灾害发生都有其诱发因素,如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松散的岩土体、充沛的大气降水和陡峻的沟谷地形。其中的大气降水是主要诱发因素,而采矿活动会产生并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露天矿山开挖形成高陡边坡经常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井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会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采矿形成的废渣(石)堆放不当会产生泥石流灾害等。此外,2010年在长沙、武汉、太原等城市相继出现“地陷”,所谓“地陷”实质上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与地质活动、降雨、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8月12日,武汉白沙洲大道桥墩打桩时,突然发生塌陷,形成一个面积达30平方米、深6米的大洞;同日上午8时,位于太原双塔东街的山西省人民医院应急病房楼门前路面出现两处塌陷。诚然,“地陷”危机诱因很多,但不可忽略不合适宜的地下工程是“元凶”,除越来越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城市地铁与轻轨、过江隧道、各种管网系统入地的快速发展使城市无法顾及其事故隐患,再加上目前各大中城市的地下空间管理都是“九龙治水”,多存在以部门利益取代公共利益的弊端如高层建筑的桩基给地下空间开发造成新的障碍,对地下铁道、地下管线等有延续性的工程建设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患。

  4.能源需求不能以生命为代价
  2010年12月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90美元关口,创下26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从2010年9月~11月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柴油荒”,其实,要让“柴油荒”不慌,不是只有等待国际油价走低这个选择。近年来每每发生“油荒”的背后,都能梳理出一条利益相关、上下联动的复杂链条及政策上的波动。而导致2010年秋“柴油荒”突出的直接原因是各地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采取的“突击式限电”策略,这是从总体上看来极不安全的节能对策。
  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11名工作人员死亡,受漏油事故影响,美国多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任职以来,一再宣称绿色新能源,但美国近期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度不会改变。美国现在1/2的电力供应靠煤发电,而在肯塔基州其比重高达92%,为此煤炭安全生产至关重要。2010年中国煤炭总产量达到33亿吨,但其中有大部分煤炭是在缺少足够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
  2010年4月初,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煤矿爆炸死亡29人,对此奥巴马在悼词中说:“一个依赖矿工的国家怎能不尽全力履行职责保护他们?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我们不能让29条逝去的生命回来……我们的任务,就是防止有生命再在这样的悲剧中逝去。”从能源安全上看,中国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但也必须面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这或许是全球化对我们的负面效应。如上所述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已被美国列为国家级灾害,2010年的此类事故还有:5月1日,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东南部附近海域一处深海钻井平台发生漏油事件;6月18日,埃及红海海滨城市胡尔加达附近海域发生原油泄漏,污染段达20公里;6月16日晚,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事故原因系一艘外籍油轮卸油时,现场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此事故至少造成50平方公里海面污染。对此,城市管理者要省悟,城市化、全球化已给我们造成巨大压力,但为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者应反对急速扩张,尤其要把握住发展节奏,不然安全建设便无法真正落实。

  5.城市公共安全是重点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可节省土地、提高城市建设效益、又可作为“地标”的种种特性,已逐渐成为城市迈入“国际大都市”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南京、深圳、杭州都出现了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国内冲破500~600米摩天大楼的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中。然而,去年11月15日,上海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盲目“攀高”拉响了风险警钟。在总结事故教训时,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建筑市场的混乱及监管不力,是造成“11•15”特别重大火灾的重要原因。为永远铭记这一惨痛事故,市委市政府考虑将11月15日设立为上海城市公共安全日,长鸣警钟。在今年1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起事故反映出建筑市场存在混乱现象,说明政府工作还有诸多不到位、不落实的地方,对此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该说,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时期,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下,错误地加以应用,会导致对城市化建设速度的过分迷恋、只注重眼前的机会和红利,没有谁真正为建设百年大计而投入安全力量。依此观点,我们不可就火灾说火灾,而要发现大火背后透露出的发展方式及制度环境的缺陷,火灾烧出了管理问题,更警示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是刻不容缓。
  旧疾未愈又添新伤。去年12月3日、5日、6日,吉林珲春市、陕西西安市、上海宝山区分别发生过火面积大、损失严重的灾害,此外公安部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全国查找、整治隐患活动说明,还有许多地区没有被“烧醒”:安徽六安高层住宅,入驻商家众多,通道大多被堵塞;宁夏银川娱乐场所安全通道难觅,易主频繁装修。
  7月24日,河南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大桥整体垮塌,造成37人遇难,29人失踪,这是一起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对此河南防总负责人认为这是基层干部“不重视防汛安全宣传培训”的后果。但面对大桥垮塌的事实,《人民日报》的观点是:为何未能亡羊补牢?缺乏钢筋的大桥才是灾难之根!《中国青年报》也认为:群众再围观,如果质量过关,大桥也不会垮塌!《长江日报》说,质量岂能靠灾难来检验?因为在洪水下垮塌、决口破坏的不单单是桥梁堤坝,更有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再看中国人格外关注的烟花爆竹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生产及出口国,伴随此而来的还有烟花事故的频发:2010年2月26日,广东普宁市烟花爆炸案,死21人,伤40人;2010年8月16日,黑龙江伊春市某烟花厂爆炸,死30人,3人失踪……这些可以说都是国家尚未抓准、遏制住的公共安全隐患。这之中的踩踏事件也不容忽视,这种事故往往发生在人群聚集场所,死伤之惨重常令人唏嘘。11月22日的柬埔寨送水节的最后一天,悲剧就发生在送水节尾声的龙舟比赛后,岸边观看比赛的群众涌向一座桥,试图过桥登上湄公河钻石岛,欣赏在岛上举行的音乐会,踩踏随即发生:共有375人死亡,755人受伤。这不仅是夺命的桥、悲伤的河,更是一次典型的人为酿成的灾。就在金边踩踏事故一周后的11月29日,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又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共计123名学生入院检查及治疗。

  6.盲目施救事故要遏止
  2010年最令世界感动的是智利矿工救援奇迹的发生:从8月5日铜矿发生坍塌事故,到8月17日从700米深处传来生命信号,再到10月13日矿工陆续升井,整整69天,这个“超级营救”的奇迹,不仅表明智利政府对生命的崇敬,更说明此次营救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救援科学与人性,是世界采矿史上动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全面的一次救援。智利矿难成功救援的诸多启示中,尤其要求我们不仅对待矿难,还要在所有“灾事”上积极推进规范和科学的救援技术与对策研究,特别要杜绝盲目施救造成的灾害扩大化趋势。
  截至2010年12月中旬,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10年前11个月,全国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的较大事故已达40起,最初涉险62人,最终死亡达166人,“无谓牺牲”竟有104人。其较为典型的个案:2010年大连的“1•4”窒息事故(8人死亡,其中7人为盲目施救所致);10月8日,湖南怀化发生一起中毒事故,7人施救时死亡,共死9人;11月13日南京一管道井检修,死4人,其中3人施救死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更是出具一份详实的报告:分析了自2006年~2010年10月5年来的数据,指出共发生不当施救167起,其最初涉险263人,最终死亡657人。
  痛定思痛,是否该反思并深入研究,事故扩大化发生的根本原因何在。这里不仅要求政府强化普及教育,企业加强培训,国家更要在低标准废除上下功夫。从社会公众、企业员工较弱的自我保护意识,到城市管理及企业有意无意的安全应急的忽略,再到城市政府稍感无奈的忽视,以及国家一系列标准欠缺及显示出苍白感的宣传力度,都在环环相扣的噬人链条中,让那些欠科学、盲目的灾后救援有了欠完善发展的空间。一念之差,生命两重天。知识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事实证明在事故和灾难面前,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是最有效的救赎力量。必须承认,尽管中小学是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但安全文化教育普及至今,也没有真正将安全知识、基本的安全技能等内容列入规范化课程及教材中,更不用说安全教育未贯穿学生生涯的全过程。
  国内也有始终将安全防灾视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如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83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被网友称为“玉树最牛学校”。该校能“躲过一劫”与他们在汶川“5•12”地震及湖南湘潭学校踩踏事件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灾难逃生演练是分不开的。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