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咆哮源于人类妄为--2010年中国城乡灾难记忆及综合减灾启示录之一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2月25日
  • 浏览次数:4108

      □金磊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而自然灾害的频发使这一年的背影被深深拉长。这些由于极端天气最终酿成的巨灾,拷问着人类:难道灾难的祸根仅仅源于大自然吗?
  在2010年8月2日中国民盟中央“灾害与社会管理专家论坛第八届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减灾事务特别助理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女士强调 “灾害不全是自然的,灾害是不恰当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实践的后果。”
  面对无数的危机事件,当一个灾变猝然加之,我们如何从更深层次去查找隐患,永远记住那些锥心之痛;面对科学理性对城市化疯狂发展的追问,我们要回答的是:城市化不能建立在盲目追求扩张与经济增长的无安全容量控制的条件下;城市国际化不能建立在城市愈发展、愈脆弱、愈缺少自愈能力及本质安全的种种“怪圈”困扰中;城市现代化尤其不能建立在城市GDP大增,但“城市病”无度频发、公众无幸福感、生活低舒适度且无尊严的沉重代价中。人类目前为地球建造安全港的思路是:首先创造适宜的城乡生活,在灾难发生之前,培育起城市的抵抗能力,特别是使城市发展赢来本质性的安全。
  从各界热议的中国“城市病”的诸多软肋看,城市大不等于能发展,城市大不等于有幸福,城市大更不意味着大安全。因此在当前崇尚安全的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下,必须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城市化发展模式及政策的前提下,透析并研究现状弊端,为2011年的“十二五”开局奠定亦科学、亦文化的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安全健康之路。据此,本文以年度盘点的形式记录2010年,旨在记载重大事件及规律分析,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启示。

  “2010灾害年”在全球敲响警钟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2010年12月22日,对2010年全球重大科学事件作了梳理,在12大事件中就有4件是自然灾害反击地球的“事”: 1 2010年作为名副其实的灾害年份,全球共有30多万人在自然巨灾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40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最悲烈之记录,更有科学家指出,2010年全球各地的极端天灾是人类为祸首的集中表现; 2 气候变暖政策风波不断,2010年元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承认,该机构2007年发布的报告,如果全球变暖持续,2035年前后喜马拉雅冰川会消失的表述是错的,11月29日墨西哥坎昆会议强调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之内; 3 4月20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给美国造成巨大的环境灾害,153天后才首次确认漏油并成功封死,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日程表难以确定; 4 2010年11月16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宣布,“隼鸟”号探测器已回收来自“丝川”小行星的岩石,但12月8日报告又称,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晓”号,由于反向喷射装置故障,导致要再等6年才能绕金星轨道……
  按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美国彭博新闻社报告,2010年是地球朝人类发起反攻的一年。美国联邦紧急灾难处理署署长克雷格•傅格特说,对于灾难,2010年“百年一遇”这个词已失去意义。截止到2010年12月中旬,美国紧急灾难处理署处理的灾难次数已创下记录,美联社编纂的全年灾难总目打印了总共64页纸。回顾世界巨灾,大致可概括出三个特点,即:1.极端灾难损失大;2.人为灾难是“帮凶”;3.异常、极端、罕见。
  去年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 1 地震。按受灾人数排列的2010年全球十大地震看,其中有3个地震发生在中国,地震确给受灾地区以经济重创。按经济损失的排序看,2010年最严重的是2月智利地震,损失达300亿美元,1月海地地震损失为80亿美元,排名第三的当属9月新西兰地震,损失为29.68亿美元,中国青海玉树地震损失超过3亿元人民币。 2 旱灾。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市连续干旱,部分地区旱情持续达5个月之久,仅云南旱灾损失就达170亿元人民币。 3 洪灾。从受灾人口看,中国是洪灾最为严重的国家,5月我国的洪灾共造成1.3亿人受灾,继而是波及7月巴基斯坦2020万人口的洪灾;按洪灾造成经济损失排序,中国5月的洪灾是世界之“最”,其直接损失约为260亿美元,第二是巴基斯坦洪灾的95亿美元损失,第三是5月17日的波兰水灾,共造成32亿美元的损失。
  在公共卫生事件上,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令人担忧。不少食品安全标准遭遇问责,其典型事件有:2010年元月,海南“毒豇豆”事件曝光;3月,屡禁不止的“地沟油”再度现身;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卷土再来;8月,南京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患者;10月“铁强化酱油”推广再引争议;11月,植物奶油事件又惹得公众纠结;12月,“漂白蘑菇”、“化学火锅”乃至兑对红酒、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40多倍的一系列事件,预示着2011年仍将肩负防范食品安全隐患的艰巨任务。

  探究灾难的深层原因
  1.建设质量是警钟
  去年7月28日10时,在南京栖霞区原南京塑料四厂旧址,因施工单位违规施工,造成丙烯泄漏并爆燃,共有13人死亡,14人重伤,120人住院。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是:城镇化改造加快的同时,地面开挖施工作业与大量地下管线分布和走向不清的矛盾加剧,急需建立城市“安全档案”;8月30日,无锡市民丰西路北塘区文教中心工地脚手架坍塌,当场造成3死5伤;9月21日11时,深圳宝安区某街道聘请4名电工,在维修路灯时不慎触碰高压电线缆身亡;9月27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内一栋教职工宿舍楼脚手架坍塌,导致1死3伤;11月26日,位于南京雨花台区小行附近的南京城市快速内环公路西线工地的钢箱梁防撞墙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侧翻,致7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是建筑业的违规更替项目经理的后果。要避难此类事故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更有深层原因。
  2.城市不该如此脆弱
  脆弱性是用来形容易受攻击、易受伤害的物理特性的名词,现正贴切地用于灾害研究及城市安全的能力评价上。《现代汉语词典》将“脆弱”解释为禁不起挫折,不坚强。而在灾害管理上其特定意义是:对危险及危机程度或抗逆力尺度的考量,简单说就是面对灾害时,承灾体自身存在易遭受伤害和损失的程度。2010年5月的广州水患,对全国各大中城市而言,都应成为一次教训,面对“城市内涝”病,至少需要抓好如下防灾建设:强化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在城市排水规划上要使以“排”为主向“排蓄并重”上转化;城市须从应急防洪出发,编制城市暴雨洪水风险图;此外在城市防灾规划中,要采用各种手段,如使用雨洪调蓄技术等。
  3.“综合地灾”是城市安全巨大威胁
  2010年入汛以后,除城市防洪形势严峻外,还有城乡安全问题。全国有近120个煤矿被淹,特别是甘南、陇南、天水部分地区普降强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致使9座尾矿库溃坝、10座尾矿库尾砂外泄,112座尾矿库遇险。事实上,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在企业环境内频发的影响,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安全绝不是企业内部的事,它涉及城市大环境,反之也对城市大安全产生作用。加大力度从地震、地质角度去关注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是实施综合减灾的关键。
  事实上,任何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其诱发因素。2010年在长沙、武汉、太原等城市相继出现“地陷”,所谓“地陷”实质上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与地质活动、降雨、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地陷”危机诱因很多,但不可忽略的是,不适宜的地下工程是“元凶”,除开发越来越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外,城市地铁与轻轨、过江隧道、各种管网系统入地的快速发展也使城市无法顾及其事故隐患,再加上目前各大中城市的地下空间管理都是“九龙治水”,多存在以部门利益取代公共利益的弊端,如高层建筑的桩基给地下空间开发所造成的新障碍,对地下铁道、地下管线等有延续性的工程建设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患。
  4.能源需求不能以生命为代价
  2010年12月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90美元关口,创下26个月以来的新高。而2010年9月~11月,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柴油荒”,而要使“柴油荒”不慌,并非只有等待国际油价走低这个选择。近年来每每“油荒”的背后,都能梳理出一条利益相关、上下联动的复杂链条。导致2010年秋“柴油荒”突出的直接原因是各地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采取的“突击式限电”策略,这是从总体上极不安全的节能对策。从能源安全上看,中国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但也必须面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这或许是全球化对我们的负面效应。作为城市管理者要省悟:城市化、全球化已给我们压力,但为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者应反对急速扩张,尤其要把握住发展节奏,不然安全建设便无法真正落实。
  5.城市公共安全是重点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可节省土地,提高城市建设效益又可作为“地标”,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迈入“国际大都市”的必然标志。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南京、深圳、杭州都出现了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国内冲破500~600米摩天大楼的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中。11月15日,上海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盲目“攀高”鸣响了风险警钟。对此,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建筑市场的混乱及监管不力,是造成“11•15”特别重大火灾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时期,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下,错误地加以应用,会导致对城市化建设速度的过分迷恋、只注重眼前的机会和红利,却忽略了为建设百年大计而投入安全力量的基石。7月24日,河南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大桥整体垮塌,造成37人遇难,29人失踪,这是一起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对此河南防总负责人认为这是基层干部“不重视防汛安全宣传培训”的后果。11月22日是柬埔寨送水节的最后一天,悲剧就发生在送水节最后的龙舟比赛后,岸边观看比赛的群众涌向一座桥,试图过桥登上湄公河钻石岛欣赏在岛上举行的音乐会,踩踏事故就这样发生了,造成375人死亡、755人受伤的惨剧,这不仅是夺命的桥、悲伤的河,更是一次典型的人为酿成的灾难。就在金边踩踏事故一周后的11月29日,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又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共计123名学生入院检查及治疗。
  6.盲目施救事故要遏止
  2010年最令世界感动的是智利矿工救援奇迹的发生:从8月5日铜矿发生坍塌事故开始,到8月17日从700米深处传来生命信号,再到10月13日矿工陆续升井,整整69天,“超级营救”创造的奇迹,不仅表明智利政府对生命的崇敬,更让世人见识到该国事故救援方面的科学与人性化,成为世界采矿史上动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全面也最为成功的范例。智利矿难成功救援的诸多启示中,尤其要求我们不仅对待矿难上,还要在所有“灾事”上积极推进规范和科学的救援技术与对策研究,特别要杜绝盲目施救造成的灾害扩大化趋势。
  2010年12月中旬,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10年前11个月,全国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的较大事故已达40起,最初涉险62人,最终死亡达166人,“无谓牺牲”竟有104人。痛定思痛,应该反思并深入研究的是事故扩大化发生的根本原因何在。这里不仅要求政府要清醒,强化普及教育,企业要负责,加强培训,国家更要在低标准废除上下功夫。从社会公众、企业员工较弱的自我保护意识,到城市管理者及企业对安全应急有意无意的忽视,以及国家欠缺的一系列标准和力度不足的宣传,导致灾后救援没有科学的指导并缺乏完善发展的空间。
  知识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事实证明在事故和灾难面前,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是最有效的救赎力量。必须承认,尽管中小学是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但安全文化教育普及至今,也没有真正将较为全面的安全知识、基本的安全技能等内容列入规范化课程及教材中,更不用说安全教育未贯穿学生生涯的全过程。国内也有始终将安全防灾视为教学重要环节的范例,如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83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被网友称为“玉树最牛学校”。该校能“躲过一劫”与他们在汶川“5•12”地震及湖南湘潭学校踩踏事件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灾难逃生演练是分不开的。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