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部分场馆将在异地重建 地方政府打响争夺战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16日
- 浏览次数:6317
世博场馆“争夺战”打响
中国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主题园区业主们,对世博场馆的“争夺”还在进行中。据媒体报道,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有意迎娶西班牙馆在该地重建,武汉市则希望卢森堡馆落户⋯⋯这样的清单还可以拉出很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已徐徐拉上。根据国际展览局公约,为了减轻东道主国的负担,除了主办方的永久性建筑之外,外国参展方的自建馆在世博闭幕后都将被拆除。
但200多座设计精美的世博场馆在撤出上海和世博园后,并不是彻底消失。它们未来何去何从,目前仍未完全尘埃落定。
在世博会尚未结束的10月28日,英国馆率先启动了场馆资产处置工作。8000份“种子圣殿”中的种子,通过网站拍卖,2分钟即被抢光。11月4日,2000份英国馆种子再次在网上被“团购”,5秒钟之内就被抢光。
英国馆宣传人士钱铮告诉《望东方周刊》,拍卖所得资金将会捐献给上海一家慈善组织,余下的种子一部分送给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英国基尤皇家植物园,一部分将捐给中国的学校做教学之用。
另有一些馆考虑到资金回收或市场营销的需要,将通过拍卖的形式在中国异地重建。11月5日,瑞士馆复建授权拍卖以702万成交,将在浙江千岛湖重建。11月17日加拿大馆复建授权竞买,浦西的远大馆拍卖也将在11月中旬举行。
还有更多的外国国家馆将通过“捐赠知识产权”的方式在中国异地复建:巴基斯坦馆将移至甘肃白银,挪威馆将去向重庆两江地区,捷克及斯洛伐克两馆则将落户河北沧州。
截至本刊记者发稿时的11月9日,世博园区现场还在进行撤展,拆迁工程尚未正式启动。根据规定,拆迁完工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的5月1日。因此对绝大多数上海世博会外国馆而言,后世博处置大幕才刚刚拉开。
而无论什么样的场馆处置模式,“场馆是否能被有效利用,世博场馆的理念能否得到传承,这才是关键。”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设计师唐子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最热门场馆去向仍在协商中
据本刊记者了解,最受关注的几个外国馆的去留问题目前仍然是悬念,比如人气最旺的沙特馆。
沙特方面在世博会开幕当天就曾对媒体表示,希望沙特馆能够保留在上海。11月5日,沙特馆新闻中心负责人纳塔莉。帕拉对本刊记者说:“在世博会结束的时候,沙特馆管理委员会还没有就沙特馆的未来做出最后决定,同时他们一直和中国政府进行谈判。”
法国馆政府总代表何塞。弗雷谢斯也曾经对本刊记者明确表示过同样的愿望:“法国馆建设之初就希望能够保留,我们期望将法国馆作为礼物送给中国。”
不过,法国馆官方博客在10月27日发布的消息称,“世博会结束之后,法国馆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中国好几个大中型城市,都表达了希望法国馆搬迁到他们那里去的愿望。年底之前,法国馆会决定其最终迁往地。”
另据唐子来透露,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联合馆,以及马德里竹屋、汉堡之家、伦敦零碳馆等案例建筑会保留,但改变功能,成为创意园区或商业场所。
浦西的企业馆则是大多自己处置场馆资产。比较例外的是本次世博会高级赞助商远大集团,他们选择在11月中旬以拍卖的方式在中国异地重建远大馆。
10月底,主持远大馆拍卖的上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范干平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与其他企业馆不同,远大馆作为一天内建成的可持续建筑,其建筑材料的95%~97%都可以重新再利用。”
可持续建筑的拍卖可谓史上第一例,因此拍卖远大馆对上海国拍来说,也是一场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建筑市场还没有形成,从技术到定价都缺乏评鉴依据。但是我们相信,通过竞买的形式,能够将可持续建筑以及世博会低碳理念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上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裁徐勉之说。
作为业主方,远大集团可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立新也对本刊记者表示:“我们最理想的买家是能够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企业,将我们以及世博会倡导的低碳可持续理念传承下去。”
远大也公开承诺,不但负责异地重建,而且还将提供建筑维护和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中国买家追捧世博馆重建
中国省市区馆中的各地区展馆目前也在拍卖中,场面非常热烈。
10月30日,湖南馆“魔比斯环”成为中国各省区展馆中的“第一拍”。据透露,馆内的安化万两黑茶砖被吉林省一位副省长一眼相中,准备买下作为“镇府之宝”。然而湖南省国资委规定,湖南馆资产必须回到湖南。经过激烈的资金比拼,资金实力强大的湖南华泽集团湘窖酒业公司最终以3040万元的高价胜出。
华泽集团副总裁兼湘窖酒业董事长李践楚在拍卖现场对本刊记者说:“湖南馆是无价之宝,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我们希望将魔比斯环放置在我们刚建成的生态酿酒工业基地。明年5月份之后,将定期免费向公众开放。让观众能够继续感受世博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湖南馆馆长李沛曾经对外透露,湖南馆从方案制作到设备购买、软件设计等各种成本加起来共计2500多万元,最终拍卖价格显然是一桩赚钱的买卖。
尽管据知情者透露,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这样的整体场馆拍卖将不再进行。但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主题园区业主们,对世博场馆的“争夺”还在进行中。除了前文所述已经基本确定的异地重建之外,据媒体报道,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有意迎娶西班牙馆在该地重建,武汉市则希望卢森堡馆落户⋯⋯这样的清单还可以拉出很长。
即将进行拍卖的瑞士馆、加拿大馆及澳大利亚馆,据称也在被多个中国买家竞争。
印度馆竹制穹顶同样受到中国买家的追捧。印度馆中央穹顶,被称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竹制“绿色”穹顶,半径36米,高18米,穹顶下没有一根顶梁柱。
承建商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曰亭向《望东方周刊》透露,在世博会未开幕的时候,无锡市政府人士曾经提出有意在世博会后将印度馆迁至无锡,“想做一个‘锦绣中华’式的项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目前仍然没有确切消息。
“印度馆设计师Naidu说,设计方案知识产权准备无偿捐赠,目前河南省、上海等多家房地产企业非常有兴趣重建,印度馆委托我正在联络和谈判。”赵曰亭说。
“我也很舍不得拆掉,如果能够异地重建是最好的了。”赵曰亭说,不过买家“必须首先要有资金实力”。
在唐子来看来,世博场馆异地重建是件双赢的事,拆掉是极大浪费,不拆,找不到利用价值,也是极大浪费。如果世博外国场馆能够在一些开发园区被善待和合理利用,既有利于区域价值的提升,又能够传播这些世博外国馆的文化。
世博场馆异地重建也是世博惯例之一。“历届世博会的场馆70%以上都还留在世界上,不是原地,而是在异地重建。”赵曰亭说。
“买家能拿回来的仅仅是设计图纸和世博无形资产”
11月5日,以“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为主题的瑞士馆独家复建授权及其外墙上6000个“小太阳”(太阳能板)在金马甲网络竞价平台上拍卖。整个过程历经两个小时,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多个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园区或者主题公园的竞买人进行了22轮报价,最终以70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金马甲是全国二十多家产权交易所共同成立的网络产权交易平台,曾经成功拍卖过北京奥运“缶”及“竹简”等资产。
据瑞士馆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最终的买主是浙江一家房地产企业,而瑞士馆也将在浙江千岛湖重建。
但瑞士馆造价达到8500万人民币,也是世博会期间最热门的场馆之一,委托整体复建拍卖价为何仅有区区702万?
金马甲总裁樊东平对本刊记者解释说:“瑞士馆的主体结构为大豆纤维,属于可降解材料,但无法回收利用。金马甲平台上拍卖的仅仅是瑞士馆设计方案和世博的无形资产,以及6000颗‘小太阳’的价值。”
11月17日,金马甲网络平台还将拍卖加拿大馆的复建授权,拍卖起始价为2000万人民币。“加拿大馆的建筑主体是钢结构,可以重新利用,所以起始价相对要高。”
樊东平告诉记者,“买家能拿回来的仅仅是设计图纸和世博无形资产,异地重建的时候,买家从设计施工到选材都要重新走一遍程序。目前我们的原则是,起拍价约为造价的5%。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且这也是为了国内买家节约外汇。”
临时建筑和永久建筑有不同的技术规范。据唐子来透露,世博园建设初期土地规划文件审批的时候,除了“一轴四馆”,其余展馆的土地许可均有“临建”字样。即便有的世博国外自建馆最后保留下来,也必须要进行设计改建处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各参展国也都投入了重金。据统计,造价超过1亿人民币的展馆有12个。若全部拆除,无疑也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不环保,不低碳。如果通过知识产权拍卖异地重建,重新利用原有建筑材料,在中国留下部分世博建筑,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处置之道。
1967年世博会的举办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经验,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参考样本。世博会结束之后,蒙特利尔市根据观众投票,保留了部分展馆。如今这些场馆成了蒙特利尔市旅游资源中的一部分。
“球状的美国馆现在改成了环保与生物博物馆,成为我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法国馆现在是加拿大最大的娱乐场;加拿大与魁北克馆转型成了写字楼;德国馆变为当代美术馆;一些前卫的建筑则改成了地标性住宅。剩余的土地,我们都变成了公共空间,包括绿地、公园、剧院、博物馆。只有20%的土地用于了房地产开发。我们当年为世博会而修建的人工岛,现在也成为了F1赛道。”蒙特利尔旅游局局长莱伯因特在世博期间这样告诉中国媒体。
截至目前,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处理利用,世博局还没有公布一个官方的具体规划。“拆了会很浪费,如果不拆,就一定经济吗?世博场馆的去留,关键在于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真正体现建筑的价值。”唐子来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