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文:装配式建筑应坚持“三个一体化”建造方式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8月4日
  • 浏览次数:4556

       近日,在2017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接受了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说话语调不高,却铿锵有力;语速不快,却条理清晰,谈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见解独到,其推崇的“三个一体化”正在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对于自己带领的中建科技过去的表现,他谦虚地说:“只有70、80分(满分100分),中建科技也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

       中国房地产报:如今,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已上升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但你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建筑工业化但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诸如,设计技术体系还不完善、机制体制还不够健全等,请问,截至当前建筑工业化领域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否有所改善?国内整个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叶浩文: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上升为建筑业的改革创新方向,但它既是技术上的大创新,也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因此不会一蹴而就。去年出台的国办发〔2016〕71号文已明确了八项任务,目前就是要全方位去完成这些任务。从行业角度看,有几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要重点去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和技术体系。过去我们的技术体系不够成熟、先进和完善,现在要全方位来积极推进和解决。从去年年底,国家就抓紧编制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今年年初已经完成,并于今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尽管这些标准还不是很全面,但其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作用,会促进技术体系不断改善、完善和提高。此外,国家科技部也针对装配式建筑设立了重大研究课题,如在国家“十三五”重大课题中,就专门设了若干个重大专项,专门研究。现在要做的,就是应将这些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的工作全面深入铺开。

       第二,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造方式。现在国家很多制度和文件都在倡导朝这方向去尝试和推动,这是一种先进的施工组织方式。如果装配式建筑不能坚定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方式,那建造起来会很难,就发挥不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在体制机制上,就要从管理、招投标、报建报批、质量检查、验收等多个环节做相应的改革。目前有一些城市正在尝试,我相信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这种建造方式会大面积推广和实施起来,从而将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第三,要准确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问题。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偏高,是个现实问题,导致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设计不合理、不先进,还是需要二次拆分的居多;第二,工厂加工量不够大,批量不够,标准化不够;第三,现行施工组织方式中的层层转包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我想,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健全、EPC建造方式的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市场总量的快速提升,以及人工成本的持续增长,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偏差会越来越小,而装配式建筑的品质优势却会进一步凸显。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建筑工业化领域资深专家,你怎么看待建筑工业化(产业化)与装配式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叶浩文: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有效手段。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既包括建筑主体结构,也包含了装修、机电等。建筑工业化是把装配式建筑的一些产品和部品放到工厂去,按照工业化生产方式去生产。简单地讲,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和装配率方面,可以体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程度。

       中国房地产报:据悉,中建科技是于2015年组建成立,也是中国建筑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建科技的“掌舵者”,你欲将带领中建科技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发展之路?
叶浩文:中建科技是中国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平台公司,是中建装配式建筑的科技研发平台和投资管控平台,是一个集产学研用一体的公司。我们研究装配式建筑,并把研究的成果变成设计产品、设计图纸,然后到具体工程中去加工、装配,实现EPC统领下的一体化建造。

       中建科技以“设计一体化”理念,加强设计与技术研发相结合、设计与生产加工相结合,实现“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同时,我们还坚持“科技引领、设计支撑、精益加工、集成装配、品质保障、‘三个一体化’建造方式”,持续研发中建科技自主技术体系。

       中国房地产报:你指出,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小打小闹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唯有大创新才能做好。请问,哪些举措或者行为可以称之为是大创新呢?

       叶浩文:是的。装配式建筑真的是科技技术大创新,这是建造方式的大转变。因此需要很大投入,也需要深化研究。中建科技目前重点在研究新的技术体系,比如新的连接方式、新的产业链、新的生产工艺等。此外,我们还研究工厂智能化加工生产,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减少人工,增加机器人、机械手等。在研究建造方式的改变外,我们还研究绿色建筑技术、被动式建筑技术等,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品质。

       中国房地产报:在这场变革当中,中建科技扮演何种角色?实际表现如何?(给中建科技打分,满分100分,你会打多少分?)

       叶浩文:70、80分吧,有很多想法实施起来有很多难度。我们中建科技的文化是追求卓越、持续创新,在现实中我们一直本着这种理念去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前,从中国建筑的发展角度来说,中建科技就是要有效起到产业平台和科技平台作用,带动、协同中建各工程局、各专业公司一起发展装配式建筑。这是个大目标、大方向,这个发展方向有利于整体推进中建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示范带动整个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这几年来,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路径的实践过程中,中建科技的收获与经验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叶浩文: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家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提出来的,是为了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延长房屋的寿命。这也是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需要,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不太愿意去做,因为前期可能投入很多,但没有收获。就像企业研究新产品、新技术一样,在没有成功之前是看不到收入的,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是一个道理。所以,大企业、央企要敢于担当责任,本着引领发展的理念,敢于投入,坚持去做。只有大集团站出来去研究、去推动,才能推动行业的加快发展。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现阶段,我们基本上弄清楚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它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在哪里,并找准了研发与突破的思路和办法。我们现在正朝着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的道路上走,并从技术、设计、工厂、现场等全过程、全产业链上去系统推进。而目前我们在参与装配式建筑行业重大政策和课题研究、参编组编国家和地方标准、完善推广企业技术标准等方面所做的诸多实际工作,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中国房地产报:此前,你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没有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导致各方力量不能协同,对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都产生了较大的消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中,重点任务提出要推行EPC模式。但你又进一步指出没有全面推行EPC管理模式,多是“新瓶装旧酒”的管理模式,请问EPC模式为何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推行如此困难?都有哪些方面的阻碍?是否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叶浩文:EPC要从这些方面来考虑:首先,开发商要认识到EPC模式对业主、投资者有好处,对加快工程推进、减少投资有利,这个认识很重要。其次,政府要允许EPC模式来招投标,并配套好相应的管理制度、机制。建筑业现有制度是让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分开招投标,各做各的。第三,大企业大集团要积极当好总承包商这个角色,主动培育工程总承包能力。至于开发商和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前期设计方案、项目技术策划、结构体系选择等,把需求定好了就可以进行EPC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一起招标,概算总价包干,成本就能得到控制。

       中国房地产报:你多次强调,“三个一体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请问,在装配式建筑的实战中,中建科技践行“三个一体化”的表现情况怎么样?业内其他企业对“三个一体化”的理解和实践情况又是怎样的?

       叶浩文:“三个一体化”是我们这两年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摸索出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律,是一个好的路径、途径,目前也被行业所接受。比如,我们提出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理念,写进了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被国家相关规范所接受和采纳;而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也与《装配式建筑“十三五”行动纲要》高度吻合。中建科技“三个一体化”理念被企业、行业、政府广泛接受,这令我们很欣慰。

       过去二三十年里,国家也推过工程总承包,但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因为设计、生产、施工等没有真正协同起来,是松散的结构。如今我们在中建科技集团层面,设立了科研中心和设计研究院,本着产学研用一体的原则,打通全产业链,积极去推广装配式建筑。现在已经有一些项目在按照“三个一体化”理念去做,实施效果还不错。比如,去年中建在敦煌实施了一个26万平方米的一带一路文化博览会场馆EPC项目,只用了8个月就完成了常规工期需要三年的工程建造任务,创造了新的“敦煌奇迹”,成为当前装配式建筑领域最具示范效应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

       中国房地产报:有专家预计,未来1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将累计达到2.5万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请问,中建科技将在这万亿风口中占据何种地位?中建科技希望未来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扮演何种角色?

       叶浩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将占每年新建建筑总量的1/3。

       至于中建科技占多少量?我们也有一个五年规划,五年内要在全国布局发展一批智能化工厂,并联动中建各个工程局、各个专业公司去拓展市场。至少在未来五年,装配式建筑合同份额在中建内部的产业结构中不低于1/3这个比例。概括地讲,中建科技未来五年有一个“十百千”目标,那就是:全国建厂数量达到五十个,联动工程局、专业公司实现装配式建筑产值过千亿,实现效益过百亿。

       中国房地产报:装配式建筑已经是行业大势所趋,但市场上仍然存在政策火、市场冷的说法,作为在建筑工业化领域资深专家,你认为企业如何做才能真正拥抱建筑工业化的春天?

       叶浩文:的确,装配式建筑的春天已经来了。至于如何能拥抱春天,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在重点区域的布局是关键。比如,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市场容量大的重点区域拓展市场,包括积极建设构件厂、推进自己的产品和体系等。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以融投资形式与各地方政府、市场各方开展广泛合作,带动大市场、大项目的有序落地。

       当然,要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是离不开技术支撑。如果一个企业不研究技术、产品和体系,仅热衷于在国内跑马圈地、到处建厂,这种发展方式最终是持续不了的。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做出的产品质量就不会好,进而会影响整个创新行业的发展。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不是建工厂,而是要下大力气把产品和技术体系研究好。只有通过推行先进的技术体系,实施“三个一体化”建造方式,才能真正有效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迎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大好春天!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订阅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