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一位建筑师的责任与情怀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6月7日
  • 浏览次数:4062

       “今天建筑师越来越被媒体和社会所关注,看他们的作品是不是能吸引眼球,是不是具有高大上的‘范儿’。作为建筑师同行,我特别钦佩首开寸草养老项目的设计团队,他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计辛苦、不计报酬,把自己融入到改善老年人居环境的事业中,这是今天中国建筑师队伍所需要的。”6月2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在实地参观首开寸草亚运村学知园养老项目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自然离不开设计师的匠心和付出。作为首开寸草养老项目的主设计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因为这一年来,他为把一个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养老院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精力。刘东卫笑言,这一年多,他总是在“刷脸”,协调各方,以争取更好的品质、更低的价格,让住进来的老人能再舒服一些。

       中国建设报:对于大多数建筑师而言,他们更钟情于设计创作公共建筑或是地标式建筑,是什么原因让你长期专注于住宅领域研究与设计以及养老建筑设计实践的?

       刘东卫: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与我的工作经历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原建设部部属研究单位,除了和大多建筑师一样从事设计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建筑领域科研工作。30多年间,我有幸参与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住宅建设的历史性时期,以至于我在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住宅领域研究的内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作为访问学者留学日本,回国以后的20多年又一直从事中日住宅建设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技术交流及其设计实践。我从中看到了我国在建筑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我非常迫切地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住上高品质的住宅。因此,除了从建筑师角度来思考诸如建筑功能、空间和环境等基本问题外,我个人更倾向以广泛的视野去思考普通大众所居住的住宅建筑本身及其广义的建筑与行业、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建设报:你所说的“全社会大量建造的、普通大众所居住的住宅建筑问题”具体是什么,在具体项目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和设计实践?

       刘东卫:在设计住宅建筑时,我们团队会重点关注和思考“建筑的社会意义及其生活价值”。一方面,建筑是社会与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建造的是和社会融合、与自然共生的“自然平静而温和内敛的建筑”;另一方面,中国建筑师仍处于于空前的建设时代,建筑设计关注普通大众生活,并改善其生活居住环境,是建筑师应有的设计情怀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建筑师,更重要的是应该深刻理解住宅建筑设计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时期所肩负的使命和意义。建筑不仅是传统的设计与文化表现,更是一种广义的社会表达,是一种与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产物。

       正因为住宅建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建筑师对建筑的社会属性认知也更加重要。最近10年间,我们的一个重点探索方向是,从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建设出发,尝试将建筑设计实践与为所有人争取更好城市居住环境的社会责任相融合。针对中国住宅寿命不高的严峻课题,我们正在致力于建筑长寿化技术的研发与设计实践,延长住宅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居住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例如,我们研究建筑支撑体与填充体设计,这次首开寸草亚运村学知园养老项目也是这种技术体系在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的首次实践。

       中国建设报:从建筑设计方面,首开寸草亚运村学知园养老项目有哪些创新实践?

       刘东卫:首开寸草亚运村学知园养老项目强调与城市社会发展高龄者养老设施环境建设问题相结合、注重建筑的社会与生活性和可持续性。养老设施项目研究设计时,首先从环境和文化方面关注从北京亚运村既有住区办公楼到社区的养老介护设施功能用途转变的社会价值与建筑价值。该项目位于北京市亚运村社区,我们从既有建筑原有的外在形态与内部功能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从整体到细部的一系列设计实施工作。对既有建筑的改造是对城市原有特征进行保护的方式,要通过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使其具有新功能和社会意义,使得北京城市发展的痕迹延续地留存下来,又可为亚运村高龄者养老设施环境建设发挥新的生活价值。

       首开寸草亚运村学知园养老项目设计理念具体体现在:建筑的延续性,由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探求建筑的外部形态延续性具有一定文化意义,要利用开放建筑结构支撑体系来适应未来建筑多元变化的特点;功能的转换性,原有亚运村办公建筑空间利用转换以满足养老设施的生活需求;建筑与社会的融合性,项目的一层大厅设置社区高龄者日常生活空间,在满足特定人群使用的同时,试图为邻里之间提供公共交流的空间,也可称为社区居民多样性社会活动场所。

       在技术方面,项目以先进的建筑主体与内装完全分离的建筑体系为基础,制定了装配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汇聚了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从项目开发建设到后期运营管理探索了一条产业化实施的路径。

       养老设施的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离不开研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和组织管理等环节完整的产业链,政府应积极引导既有建筑改造产业发展,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中国建设报:从实践来看,你还有哪些建议?

       刘东卫:从国际城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以及相关养老介护设施建设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都出台了相关具体推动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技术标准。目前,在我国养老设施建设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实施中,虽然政府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现实中依旧缺乏具体措施与标准,建设实施中困难众多,建议尽快加以研究落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