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霓:破题装配式建筑在于市场需求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4月25日
  • 浏览次数:2782

       如今,发展装配式建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为这不仅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政策引导也很关键,可以在鼓励机制和创新激励方面多创造宽松的环境。但最关键的还是市场需求与配套的技术环境。”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书记、副主任娄霓对中房智库研究员表示,当前国家提出的装配式建筑强调了工厂制造与现场装配的特征。按这个特征来理解,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确实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来源是市场需求与制造业水平没到位造成的。
       中房智库:国内装配式建筑推广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推广进程一直比较缓慢?
       娄霓:首先需要厘清几个概念,了解到底什么是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这几个概念是我国政府在不同的建设发展时期提出来的,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进程缓慢。比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预制混凝土建筑的技术发展曾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随后,由于现浇混凝土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求,大量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取代了预制混凝土。在此阶段,商品混凝土技术、工具式模板技术、机械化施工技术,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先进,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我国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装修时采用传统的装修技术还是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我想如果没有强制要求的话,极少会有人选择装配式装修技术。为什么呢?第一,成本没有优势。第二,没有太多人了解什么是装配式装修,怎么才能实现装配式装修,到哪里能够买到这些配套的材料和部品。现在我们要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装配式技术与产品。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就算大家知道好,但价格优势呢?那么我们要研究物美价廉的东西出来,这个有没有可能性呢?有,但是需要过程。这个过程被诸多因素影响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劳动力的多少,市场用量的多少或者说普及度的快慢,政策的引导与扶植等,都对价格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新技术的推广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只有面对市场企业才会更有动力去研发新技术,才能创造出真正的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中房智库:当前建筑新体系研发多属于企业自主行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严重,这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也是如此吗?
       娄霓:如果是政府主导的事情还好说,政府会指导各级研究机构与企业完成上述的工作路径。例如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台了技术规程、配套产品标准、以及设计标准图集、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标准,为该体系的推广创造了很好的应用环境。但如果是企业自己做的技术创新与体系研发,上述工作就需要企业自下而上去完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大型国企或有实力的民企还相对容易一些,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情况不均衡,建设的工程量又非常巨大,政府的管理工作也是千头万绪。所以,想解决上述问题还是需要建设环境的整体改善。
       中房智库:2016年和2017年,对于建筑业转型来说是不平凡的两年,装配式建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都提到了国家层面。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如何?
       娄霓:近几年,我国工程建设量保持每年上百亿平方米的规模,其中全国35个主要大中城市每年的住宅新建面积在25亿平方米以上。按《“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未来十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按此保守估算,国内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在3亿平方米左右,市场容量以及潜力巨大。目前,由于此目标还在推进过程中,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主要城市外,大部分地区还在摸索阶段,真正的建设比例以及装配率指标还很低,所以市场规模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
       关于市场占有率的问题,由于传统建筑体系中混凝土技术体系能占到80%左右甚至更高的比例,也更为人们所接受。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的制造、设计、建造技术及配套产品相比其他类型的装配式建筑都更具有技术基础和市场认可度,在市场应用份额中占据较大比重。与PC建筑体系相比,钢结构建筑体系具有快速的施工建造优势,相比传统建筑的生产方式更为节能环保和省时省力,成为目前政府政策倾斜的新方向,但由于配套产品缺失的现状以及成本的问题,所以仅停留在试点或尝试阶段。
       中房智库:作为多年来研究住宅产业化课题的专家,你认为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出路在哪里?
       娄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需求,装配式建筑也是一样。不论是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还是装配式建筑,都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来的不同阶段的目标,归根结底都是建设方式的发展与变革,最终形成的建筑产品是为人类的居住与使用服务的。所以,在未来十年以后,也许我们谈论的就不是装配式建筑了,而是“未来XX建筑”了,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技术的发展。现在信息化、互联网、智慧技术越来越成熟,对建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目前,除了在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技术研发外,我们团队还在做一些“非主流”的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和实践,比如装配式砌块体系,装配式集成模块体系等。为什么做这些市场非主流建筑技术的研究呢?因为我们认为任何一种建筑体系都是有历史、有背景、有对应市场的,不应该一提到装配式就只能想到混凝土、钢结构和木结构。其实装配式木结构也是在传统结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制造技术形成的,那么砖结构能否成为装配式建筑呢?我们经常在资料中看到,德国的砖砌体建筑的工厂化制造水平和构件预制水平非常高,而且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砌筑。那么我们国家传统的砖建筑那么美丽,历史那么悠久,为什么不可以将其与现代制造业实现融合,并创造出更完美的建筑来呢?所以,我也呼吁行业人士尤其是行业的顶层设计者,让我们建筑业形成更加开放的技术市场、使建筑产品和建筑类型更加丰富。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