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数字化新纪元暨第一届建筑设施管理信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6年12月23日
- 浏览次数:2782
12月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联合IFMA国际设施管理协会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开启建筑数字化时代的新纪元暨第一届建筑设施管理信息发展论坛”在标准院召开。
标准院常务副院长刘志鸿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提到,“近年来,建筑数字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从设计构思、方案深化、建筑施工到后期设备运维,数字化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备设施管理及BIM后勤运维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广泛重视,更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多年来,标准院致力于对于建筑信息化未来应用路径与方向的思考与探索,推动BIM技术在中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果。标准院先后派出团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地访问,加强全球范围内的BIM技术交流;并于2008年起承担了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的工作,主编了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分别对应了国际IDM和IFD两大数据基础标准,是中国BIM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此外,标准院也在积极联合清华大学、欧特克公司、上海现代集团等国内有影响的机构,对中国BIM认证体系及实施方案进行策划,进一步推动BIM技术的中国化发展。”
标准院常务副院长 刘志鸿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委会执行秘书张楠在发言中提到,“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对于后勤运维和设备设施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住建部的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中的绿色建筑章节中,第一条就提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运行调试和优化;卫计委的十三五重点任务也纳入了医院智慧运维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科技部也将研究基于全过程的大数据绿色建筑管理技术作为十三五课题中的重点项目。”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委会执行秘书张楠
标准院BIM中心主任魏来就“中国BIM标准发展以及设施应用”一题发表主题报告。围绕BIM的标准化发展,着重介绍了标准院在这几年中在BIM编标准思路上的一些演变。他提到:“现在国内对于BIM的应用,成就非常多。但是仍然有一定不足,如标准化程度不够、数字化程度不足、数据分散、平台化不足等。BIM是全生命周期的,甚至应该是基于一个数据库。应从标准化、数字化、集约化三个方面提升BIM的实践能力。”
标准院BIM中心主任 魏来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BIM中心总监梁进、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Prof. Dr. Llewellyn Tang、重庆交通大学BIM中心主任韩达光、远洋地产写字楼事业部设计副总监(Z6项目机电设计负责人)金金、香港侨福集团主席特别助理曲景东等十余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对设备设施及BIM管理方面前沿的经验及看法进行分享,向大家展示了许多优秀的运维管理产品。
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 BIM中心主任韩达光主持的"BIM技术应用
如何引领建筑业的变革“专家论坛
BIM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变革。除了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的应用外,BIM技术对于提升建筑运营阶段的管理水平,带动管理整体升级、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BIM应用于运维阶段的重视不足,使用BIM进行后期维护的往往并不是物业管理团队和设施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交流也多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
如何更好的应用BIM技术提升建筑运维管理水平?如何使得设施管理人员成为BIM资源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标准院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汇集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及个人、分享先进的项目经验、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推动和引领基于BIM技术的设备设施运维管理行业的新模式,打造建筑数字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