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大本营落户首钢,旧厂房改新装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6年2月29日
- 浏览次数:2135
传统工业建筑项目改造成现代大型活动场所的奇迹,将以“798工厂”的方式再现北京。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北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而是首钢。
记者近日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正式落户首钢,预计明年春节前全体冬奥组委人员入驻。届时,过去在这里被当作筒仓、料场的地方,将成为指挥北京冬奥会的大本营和调度服务枢纽。
有关人士分析,此次冬奥会组委会进驻首钢,看似地理位置偏远,却充分考虑了冬奥会的特点。因为2022年冬奥会是北京携手张家口联合举办的,从首钢通过北京西五环、西六环往北到延庆或张家口都比市区方便,且与冬奥会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距离也非常近。
但建筑设计专家认为,此举实际上是在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因为在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通过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冬奥大本营落户首钢,让工业建筑改出新意,不仅是奥运的一大亮点,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最佳实践”。这位建筑设计专家认为。
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设在海淀区不同的是,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选择了石景山区,当记者驱车沿长安街沿线一直向西到达首钢厂区时,一排排工业建筑便映入眼帘。这里古朴的烟囱、黑粗的高炉、整垛的料场,让人不禁回忆起昔日的“炼钢年代”。
正在改造装修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位于首钢的西北端,由多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负责该项目的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达明介绍,冬奥会组委会就在这片办公区办公。
确切地说,这个办公区原来是首钢改造规划中的“西十筒仓项目”,也就是过去首钢的原料区,简称为放原料的筒仓。这个由6栋筒仓组成的工业建筑,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每筒有6至7层,单层面积约400平方米,层高约4.5米,经过钢结构加层后,构建出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一位参与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的设计人员介绍,办公区将以工业建筑的遗存为基础,保留工业建筑的风貌,通过外部传承、内部焕新的设计理念,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修缮,形成集创意、办公、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办公区,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筒仓的风格风貌。
为利用筒仓的圆形结构,办公区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格局,首先是将一号、二号筒仓的四分之一筒壁进行了保留;其次是将三号、四号筒仓新加的钢结构与原筒仓内壁脱开,体现了宽大的空间布局与工业尺度;最后是将五号、六号筒仓从开洞入口,到玻璃幕墙,再到室内装修,全部采用圆形设计元素,突出了筒仓的特点。
王达明认为,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节俭办奥运的宗旨,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留出了余地,从而为保存工业时代的历史印迹迈出了第一步。“筒仓顶部通廊打造为景观餐厅和空中步廊后,可以更好地体现国际奥委会的国际化”。王达明表示。
据介绍,办公区地下空间将改造为创意休闲广场,为到奥组委来访、参观、商务洽谈的嘉宾提供良好的环境。
而与筒仓不同的的是,料仓这部分的改造,将形成灵动多样的LOFT创意风格。设计人员表示,目前料仓共五层,主体高度约40米。平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具备了会议、展览展示、配套商业等功能。特别是料仓挑高后,可达到12米的高度,这样可以使展览展示区更加豁然开朗。
北京冬奥大本营落户首钢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建筑的改造,还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循环利用等概念。王达明表示,他们将选择更多绿色建材、新型建材,在办公区凸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特色。比如,办公区将运用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纤照明、无负压供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在景观道路方面,也将铺装使用由园区拆除的建筑垃圾烧制而成的再生透水砖,起到示范效果,使这个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这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节能节水城市建设的理念,也是极其吻合的。
王达明最后表示,他们将根据冬奥会组委会的需要,在原设计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造,以全面诠释中国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冬奥会理念。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