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建筑师的灵感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6年2月24日
  • 浏览次数:2265

       近十几年来,我国建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建筑学院的学生成倍增长、建筑教育周期逐渐延长,但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却有所下降。很多建筑学院的研究生通过8年的学习后,其执业能力还比不过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的本科生。笔者从4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一,学生生源、规模及质量。

30年前,建筑院校的招生数量有限,对生源要求非常严格,即便已被录取,入校后还要再加试美术基础,考试合格方可就读。由此,当时建筑院校考生在满足文化课考分的基础上普遍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各建筑院校毕业生之间整体水平接近且质量较高。

30年后的今天,建筑市场空前兴盛,建筑学院也随之迅速发展。受此影响,各高校争相创办建筑学院,建筑院校的规模空前壮大,生源数量不断增多,但学生的整体水平却有所下降,很多没有美学基础和抽象思维的学生也纷纷报考建筑学专业。现在很多建筑学院的学生成绩优秀,但对建筑创作实践却无能为力。

第二,计算机时代冲击艺术学科。

由于科技进步,计算机迅速普及。电脑技术确实给设计带来了很大帮助,使设计者从许多繁杂的具体制作中解脱出来,在设计制作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不可否认这种“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建筑学学生原生态的创造性思维,其根本原因在于,使用电脑辅助设计时忽略了手绘基本功的培养。

没有计算机时,建筑师必须手绘草图、手绘渲染图,看上去虽然效率不高,但无形中培养了艺术审美素养,提高了方案创作能力。然而,在现今的高校培养计划中,美术课和钢笔速写往往成了完成任务的“过路”课程,很多学生干脆放弃了手绘基本功的训练,直接进入到了计算机画图阶段。

使用计算机是在拼图,不是在画图,计算机技术无法取代抽象艺术。如果认为计算机能取代手绘草图、手绘渲染图和抽象艺术,便是学习方法上的本末倒置,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构思创作方法。

第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各大建筑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中必然会有部分留校任教,为师资队伍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近年来,通过对一些年轻老师进行追访发现,由于老师自身基本功的欠缺,导致学生手绘能力不足。据一些学生反映,很多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草图点评时只动嘴不动手,原因是老师也不会徒手草图。由此导致建筑院校的基础教育正在弱化,建筑中对创作影响最重要的构成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肌理构成等,其课程量及作业量太少,学生只是对其一般了解而已。

第四,教师评估及考核标准。

目前,教师授课的好坏与其晋升的条件不太对应,教师晋升讲师和教授的条件里,最重要的仍是要有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这对于美术课和初步设计课这类的基础课程教师来说比较困难,且容易分散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精力。

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从根本上找回建筑师的灵感,恢复并提高建筑创作的传统基本功——手绘。

手绘钢笔画及钢笔速写草图是建筑师进行方案构思表达最快捷、最直接的手段。训练和提高建筑钢笔画法的技法,不只是提高钢笔绘画的美术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

在训练钢笔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记录大量的建筑词汇,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钢笔绘画技法,使学生手脑并用,脱手成图。

总之,传统手绘表达在当前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价值同样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第一,传统手绘代表着灵魂思维与精确表达。

素描基础与色彩感知是一位合格的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而这两个方面又必然通过手绘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素描基础的好坏决定了建筑师对于造型能力、透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掌握程度,在设计方案的草图阶段,就能使设计者准确、快速、形象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构思灵感。此外,建筑师如果能够驾驭不同的色彩,可以使设计成果更加形象生动。所以,传统手绘不仅可以迅速、准确地表达头脑中的灵感发现,同时也是设计师寻找灵感的最有效手段。

第二,传统手绘代表着较高的艺术素养水平。

建筑设计不是纯粹的专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于设计师的艺术修养,这其中除了包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还包括对设计师审美能力的要求。这种艺术素养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在手绘建筑画的创作过程中,活跃的设计思维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运用也是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传统手绘是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和灵魂。 

近十几年来,我国建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建筑学院的学生成倍增长、建筑教育周期逐渐延长,但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却有所下降。很多建筑学院的研究生通过8年的学习后,其执业能力还比不过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的本科生。笔者从4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一,学生生源、规模及质量。

30年前,建筑院校的招生数量有限,对生源要求非常严格,即便已被录取,入校后还要再加试美术基础,考试合格方可就读。由此,当时建筑院校考生在满足文化课考分的基础上普遍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各建筑院校毕业生之间整体水平接近且质量较高。

30年后的今天,建筑市场空前兴盛,建筑学院也随之迅速发展。受此影响,各高校争相创办建筑学院,建筑院校的规模空前壮大,生源数量不断增多,但学生的整体水平却有所下降,很多没有美学基础和抽象思维的学生也纷纷报考建筑学专业。现在很多建筑学院的学生成绩优秀,但对建筑创作实践却无能为力。

第二,计算机时代冲击艺术学科。

由于科技进步,计算机迅速普及。电脑技术确实给设计带来了很大帮助,使设计者从许多繁杂的具体制作中解脱出来,在设计制作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不可否认这种“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建筑学学生原生态的创造性思维,其根本原因在于,使用电脑辅助设计时忽略了手绘基本功的培养。

没有计算机时,建筑师必须手绘草图、手绘渲染图,看上去虽然效率不高,但无形中培养了艺术审美素养,提高了方案创作能力。然而,在现今的高校培养计划中,美术课和钢笔速写往往成了完成任务的“过路”课程,很多学生干脆放弃了手绘基本功的训练,直接进入到了计算机画图阶段。

使用计算机是在拼图,不是在画图,计算机技术无法取代抽象艺术。如果认为计算机能取代手绘草图、手绘渲染图和抽象艺术,便是学习方法上的本末倒置,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构思创作方法。

第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各大建筑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中必然会有部分留校任教,为师资队伍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近年来,通过对一些年轻老师进行追访发现,由于老师自身基本功的欠缺,导致学生手绘能力不足。据一些学生反映,很多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草图点评时只动嘴不动手,原因是老师也不会徒手草图。由此导致建筑院校的基础教育正在弱化,建筑中对创作影响最重要的构成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肌理构成等,其课程量及作业量太少,学生只是对其一般了解而已。

第四,教师评估及考核标准。

目前,教师授课的好坏与其晋升的条件不太对应,教师晋升讲师和教授的条件里,最重要的仍是要有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这对于美术课和初步设计课这类的基础课程教师来说比较困难,且容易分散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精力。

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从根本上找回建筑师的灵感,恢复并提高建筑创作的传统基本功——手绘。

手绘钢笔画及钢笔速写草图是建筑师进行方案构思表达最快捷、最直接的手段。训练和提高建筑钢笔画法的技法,不只是提高钢笔绘画的美术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

在训练钢笔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记录大量的建筑词汇,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钢笔绘画技法,使学生手脑并用,脱手成图。

总之,传统手绘表达在当前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价值同样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第一,传统手绘代表着灵魂思维与精确表达。

素描基础与色彩感知是一位合格的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而这两个方面又必然通过手绘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素描基础的好坏决定了建筑师对于造型能力、透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掌握程度,在设计方案的草图阶段,就能使设计者准确、快速、形象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构思灵感。此外,建筑师如果能够驾驭不同的色彩,可以使设计成果更加形象生动。所以,传统手绘不仅可以迅速、准确地表达头脑中的灵感发现,同时也是设计师寻找灵感的最有效手段。

第二,传统手绘代表着较高的艺术素养水平。

建筑设计不是纯粹的专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于设计师的艺术修养,这其中除了包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还包括对设计师审美能力的要求。这种艺术素养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在手绘建筑画的创作过程中,活跃的设计思维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运用也是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传统手绘是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和灵魂。

手绘建筑画所表达出来的画面魅力、风格和思想意境是纯粹电脑绘制所不能比拟的。当然,电脑建筑画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扩充了建筑画的外延和内涵,但我们不能将其作为惟一的手段和灵魂。电脑只是一种辅助技术,作用在于帮助建筑师完成技术层面的工作而非设计思想,一切反映到电脑层面的图像都是来源于建筑师全面综合的艺术素养。而手绘建筑画恰恰在这些综合素养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手绘是辅助计算机设计的基础。

手绘是方案创作的基础,是创作的规定动作,只有把规定动作做好后,才能再去发挥自选动作。所以,在建筑师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拔苗助长,而要厚积薄发。

手绘不仅是以前建筑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现在甚至将来的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当然,手绘不是决定创作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面对纷繁复杂的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建筑师应理清手绘与计算机的关系,重新重视传统技法,同时,这也是在时下建筑教育当中所应重点强化的方面。

(作者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