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热词”跨年看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6年1月12日
  • 浏览次数:2149

  刚刚走过的2015年可谓大事不断,“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由其引发的“热词”也在规划界频频闪现,2016年,这些“热词”仍将深刻影响行业发展。

  热词一:新常态规划界要充分考虑个体和家庭在城市中的生命体验。
  2015年可谓是中国的“新常态元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我国近几十年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在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道路,解决了一些城市问题,但同时也经历了“不计代价”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非常态化”。
  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回归常态化,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要逐步解决之前积累的矛盾,同时还必须不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将城市矛盾消弭于即发之始。
  立足国情,解决城市人群在我国特有的城市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应该是一个常态化过程,也是未来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面对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新诉求,规划界要充分考虑个体和家庭在城市中的生命体验,让城市的发展建设不再留有遗憾。

  热词二:大数据大数据为规划行业的发展与升级奠定了基础。
  2015年,“发展大数据”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动纲领,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大数据确定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制订了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目标,即在未来5~10年内,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2015年,大数据对于规划行业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随着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转变,相对于规划行业擅长的未来规划和扩张规划,一些大城市逐渐进入稳定规划阶段,规划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需要更多研究和应对“人”对城市空间的全方位需求。大数据为规划工作者创造了了解“人本”需求的可能性,为规划行业的发展与升级奠定了基础。
  鉴于城市巨系统的复杂性和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支撑协同规划设计的规划业务技术框架,以创建无障碍、无边界的规划系统数据环境,是规划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词三:乡村规划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
  相对于661个城市,我国拥有大约260万个行政村。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城镇化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向稳步发展阶段,从以城市建设为中心转向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急需补足乡村规划“短板”。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要树立建设决策先行的乡村规划理念,确立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及主导地位,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创新乡村规划内容。
  按照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明确乡村体系,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住房城乡建设部还把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情况作为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和检查结果将作为制订支持各地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农村环境治理等措施的前置条件。

  热词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推进城市从粗放、外延式发展,向精细、内涵式发展转变。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时隔37年,重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会议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系统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使我国城市发展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也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未来城市工作“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明确了加快城镇化对做好城市工作、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性,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着力点和治疗城市顽疾的“药方”。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规划界必将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兼顾惠及民生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推进城市从粗放、外延式发展,向精细、内涵式发展转变,全力以赴建设人们的“美丽家园”。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些“热词”虽然不能囊括规划界的全部工作,但对未来规划行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