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强化的全生命周期视角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5年11月30日
- 浏览次数:2158
日前,素有“工程界奥斯卡”之称的“纵览基础设施建设大会”在英国伦敦落下帷幕。作为每年全球基础设施领域信息化的一次盛会,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和运营领域的近千位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了技术和商业如何驱动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作为重要的会议议程,Bentley软件公司Be创新奖的颁奖仪式也在会上同时举行。与往年相比,本届共有7个中国项目入围总决赛,与往届相比,不仅数 量上达到较高水平,在行业的覆盖上也更加全面,这说明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推广正在加速,而Bent鄄ley也因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在中国不断赢得更 多用户。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报送的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成功入围决赛圈,该院BIM设计所总监张凯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奖不 是目的,难得的是国际交流机会,希望更多地吸收国外项目的先进理念。同时张凯认为,国内掌握BIM技术的水平与国际上差距并不是很大,但在应用的方面存在 较大差距。“国内对于BIM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解决设计环节的问题。”
理念仍存差异
Be创新奖旨在表彰Bentley用户在改善全球基础设施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BIM技术的应用和使用理念,成为评价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由世界 各国知名专家组成的10个独立评委会对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个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54个项目脱颖而出入围最终决赛,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 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长沙有色设计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等7家单 位代表中国企业携项目入围。
最终的获奖名单公布之前,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卫岳对记者表示,尽管该院在BIM的应用上已经 处于国内较先进水平,但国外的项目仍然给他带来很大震撼。而在谈到“三选一”的入围名单时,孙卫岳明确表示“竞争对手非常强劲”,以致该院入围的宁波甬新 闸泵站工程遗憾地与奖项失之交臂。
对于差距,孙卫岳同样认为国内外对于BIM的应用理念上还有较大差异:“从比较优秀的国外案例来看,三维协 同设计只是BIM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I(Information)’的应用,再好的商业模型也就是一个模型而已,用好这个建筑模型的信息很关键,要 使它发挥出全部的功能。”
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赛的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项目上使用了Bentley的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和Pro鄄jectWise等软件,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工期,还减少了相当可观的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深度,并将设计时间从预计的14个月缩短到7个月。 张凯也认同孙卫岳的观点,他表示,搭建模型是BIM的第一步,随后更重要的步骤是从模型中提取管理者需要的信息,这一点上可能项目在现场的展示还有些不 足。“目前我们在理念上还要转变,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而在回顾国内市场时,张凯也客观指出,很多设计企业都更重视追求产值,而忽略了 后期的服务;施工企业常常以价格优势来获得项目,致使精细化建造和企业盈利模式出现了冲突。这样的市场环境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建筑工程五方主体项目负 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后将得到改善,但设计、施工、运营之间各环节的串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上对运营环节是非常看重的,因为经济发展后人力成本升高是 必然的结果,人口红利模式下的运营方式必将被淘汰;而在国内,普遍感觉建筑验收是一种‘结束’,而在建筑全生命命周期的视角上看,这才是刚刚开始。”
市场环境待改善
目前全球设计公司50强全部已经使用了Bentley的三维设计平台MicroStation,45 家使用Bentley 的协同管理平台ProjectWise。近期推出的CONNECT版本更是因为提供通用项目交付环境而备受业界瞩目。这个革命性的新版本将项目、人员和企 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户可以利用通用建模、数据和绩效环境,更高效地设计、构建和运营性能更佳的基础设施资产。在国内,在主管部门的推进下,很多设计 院已经在BIM技术的使用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也有一些达到较为先进的应用水平,但他们反映,目前市场还需要推动BIM应用发展的行业生态圈,需要项目业主 方加入到这个生态圈中来。
张凯坦言,对于BIM技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省市还是处于“自发”状态。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之所以对于BIM技术有 较高的使用和认识水平,源于当地建筑市场比较开放,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四川省院思维比较开放。他们不仅认可BIM技术,还要求各类建筑尽可能用三维的 方式进行设计。“但另一方面,业主开发商还没有进入这个BIM生态圈,其实BIM给他们能带来的好处也亟待挖掘。”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做示范 和说服工作。有的开发商讲,我们用传统方式的建造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做项目驾轻就熟,不需要BIM。从我个人而言,几年内一直无法反驳,因为很多建筑复制 率很高,设计师只要做一个平面就可以大面积复制。”张凯把开发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种完全没有追求,只为卖掉房子;第二种对于建筑信息化将信将疑,一定要在 短时间内看到切实好处;第三类对于未来的趋势有自己的判断,知道方向在哪里。“对于第一和第二类业主、开发商,我们要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帮助他们在产品上找 到感觉,找到参与感,看到产生利润的可能,从而引导和带动他们加深对于BIM技术的认识;对于第三类,他们对于项目的要求非常高,可能还会请一些国际大师 作为主创,那么对于国内对接的设计院所要求也会非常高,这些项目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也将成为行业典范。”
随着国内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未来高端项目和高端客户的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以往从接收房子开始,问题就大量出现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改水电’,每家在这上面都要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果我们还是一味追求 高周转卖掉房子,那么没问题,但如果考虑项目的品质,特别是做精装,那么这些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解决。”张凯表示,“窗户的开启方向、空调的朝向等等其 实都要提前考虑,人的舒适感会因为细节的设计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住宅设计的意义不在于广度,而在于深度和精度,三维协同设计可以很简单地解决以往的冲突 和各种痛点。”
从趋势来看,房地产业发展的速度逐渐放缓已经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之下,张凯认为以往的“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 终将被市场所摒弃,而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精细化设计和精装交付将迎来更成熟的市场环境。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一旦政策缩紧,上述第一类开发企业很快会被 市场挤出。“从新建建筑的视角来看,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必然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和建筑节能、互联网的融合都将更加紧密;而从业主的角度来看,即使很多 项目最终会分割成很多小业主,但BIM依旧可以提供大量可靠、准确的数据,让后续的使用方得到方便。”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