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发展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5年5月18日
- 浏览次数:1859
转眼BIM在国内落地已十多个年头,其推广和应用过程可谓是磕磕绊绊,甚至是道路曲折。闪耀光环的背后,仍有许多人对BIM存在疑问和困惑,那国内的BIM发展现状究竟是怎样?在建筑设计中,BIM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其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
日前,Bentley举办媒体专访,就BIM在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困境进行探讨。
成本增加的现实
BIM作为概念被提出已经很多年,事实上却一直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仍有不少人对BIM存在质疑。Bentley 中国BIM拓展总监俞兴扬表示,BIM不是软件,也不是一个要产生三维效果图或是算量的工具,它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它代表着紧密的协作和顺畅的交流。
当前BIM的应用现状是怎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综合设计五所所长刘济瑀表示,BIM进入设计院,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技术的革命,但新技术和新革命一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意味着设计院不论从设计方式、方法、流程,以及工作应用的硬件、软件都要进行一次革新,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可能要改变二维设计时代的思路,变成三维设计思路,这中间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实际上市场并没有在费用和经济上对这种变革给予支持。
他举例到,业内现在都在讲BIM进入了2.0时代,如果以一个6万—8万平方米的项目来讲,全部运用BIM2.0手段完成设计的话,且不说软件投入费用,只其需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就是过去传统二维时代的1.5—2倍。
成本增加的部分由谁来买单?这也成了现在最为现实的问题。“我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业主愿意支付相应的1.5—2倍的设计费,同样也没有一家业主愿意为此多付出一点设计的时间,这些都限制着设计院在BIM方面的实践。”刘济瑀如是说。
其次,进入三维设计时代,交付成果依旧是蓝图,还需要把它转变成国家标准所规定下的二维的施工的蓝图。“所有的三维设计软件它最终要支持的就是它从三维变成一套二维图,这个不困难。但困难的是,变成的二维图并不符合我国的蓝图标准和设计施工标准,这便给设计院或是供应商带来巨大的难题。”刘济瑀表示。
此外,当前BIM专业人员稀缺,BIM软件纷杂等都是建筑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理想的差距
事实上,目前能够在全过程运用BIM的项目还是凤毛麟角。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主要是形体复杂的建筑在设计阶段采用BIM进行辅助设计,以及复杂的协同管理。例如,在北京的新地标工程——中国尊项目中,仅在设计阶段就涉及39家单位,其中包括由5家设计单位组成的联合体、11家项目顾问以及23家专业顾问。如果不采用BIM流程,这样体量巨大的项目几乎无法完成。为此,项目的业主中信和业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决定采用Bentley的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以实现良好的项目协同和数据共享。“这个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参与的人太多了,大家必须在一个平台上工作。” 该院BIM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陈宜说,“Bentley项目协同平台ProjectWise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和业主之间、和项目总包方之间的数据,包括各种图纸和模型,都是通过ProjectWise进行流转。这样,所有的数据对于在权限范围内的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
在建筑设计中,BIM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刘济瑀提到:“我们目前大量的一些重点项目和重要项目都是采用的BIM1.5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依旧存在着一个二维设计的施工图设计团队,中间遇到一些异型、复杂、难点的地方应用三维的技术辅助设计。真正要说走到2.0设计,目前国内民用建筑实践的非常少。”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信息与档案管理部副主任黄珣表示,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对模型的关注点不一样,所以BIM模型其实还是有差异的。设计院可能更关心一些管线碰撞,施工企业可能更关心的是施工工艺、进程模拟以及场地物流等。
刘济瑀认为,相比设计院来讲,BIM在施工企业更容易推行。首先是因为技术门槛低,设计院多是运用BIM技术进行模型的建造和设计,而施工单位更多的是拿模型来应用,更关心在施工流程中间合理的阶段。其次,从成本上面来说,对于设计院来讲, BIM的应用可能占到了项目成本的50%;可是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整个项目成本里面可能连1%都不到,甚至更低。
此外,目前深圳率先全国发布了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纲要及标准。值得期待的是BIM国家标准已有相关部门在制定,待审批合格后将正式出炉,届时BIM发展是否会提上新高度值得期待。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