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更需绿色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5年4月24日
- 浏览次数:4910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伴随“中国梦”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引起的广泛关注,关乎民生的医疗话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索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求,建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院成为近期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的2015亚洲医院建设新格局高峰论坛(中国站)的讨论主题。
来自国内28个省市112家大型公立医院、外资医院、合资医院、民营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主管基建、运行维护及信息化的负责人,以及46家来自港澳台、亚洲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建设与运行维护专家,30家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大学、科研单位代表,30余名国际一流医院规划设计机构代表等400余位与会嘉宾云集北京建筑大学,落座圆桌,从设计理念、建造技术、信息化、养老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就我国医疗设施建设应如何适应新时期百姓对于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求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商医院建设发展新格局。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绿色医院建筑技术、医院节能技术”、“信息化、数据化与智慧医院”等话题成为热点。
医院建筑急需“绿色”
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医院是能源和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比较集中的机构。英国的医疗行业在过去20年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美国医疗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8%。医疗建筑的能源消耗在商业服务业中排名第二。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医院建筑的能耗相当于传统办公建筑的一倍。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在发言中说,现在,我国每年有近三成的医院进行改扩建,医院建筑能耗已占医院总能耗27%左右,而建筑能耗中,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40%~50%左右,并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不少医院仅空调、电梯运行电费每小时就可达万元,开始出现“造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上海市发布的DB31/T553-2012《市级医疗机构建筑合理用能指南》也表明,目前,仅大型商业建筑的综合能耗指标高于医院建筑,其他类型建筑的综合能耗指标均低于医院建筑。
因此,设计、建造出更加符合现代医疗技术需要和就医者需求的超低能耗的绿色医院建筑是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医院建设势不可挡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王建中在致辞中说,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20世纪后半叶起,绿色思潮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潮,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的行动纲领和计划,提出一系列以“绿色”概念为前提的相关政策。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前沿阵地的医院,也加入到了全球化绿色浪潮之中,自2003年12月美国医疗行业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以来,绿色医疗理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推广,推动“绿色医院”建设,已成为世界医院建设潮流,势不可挡。
王建中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关注人民健康、加大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已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大规模的医院建设和老旧医院改造需求巨大,如何在绿色理念指导下开展医院建设,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也必将为医疗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为此,该校培养了一支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建筑研究学术团队,建立了一个国内外专家齐聚、实力雄厚的医疗建筑研究中心,形成了以我国医疗建筑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培育了一个涵盖医疗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服务内容的产业链集群,完成了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广州南方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等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医院和养老建筑的规划、设计和监理工作,为国内绿色医院建筑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医院建筑的绿色之路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郝晓赛从为国内医院建设提供参考出发,分析比较了英国、荷兰和德国当代医院建筑发展方式,对影响医院建筑绿色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基于社会调研分析了国内医院建筑面临的社会需求和结构困境。
她说,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总量和规模迅速扩张,但建设量与设计研究投入的严重不匹配已是不争的事实。绿色医院设计研究作为医院建筑研究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缺乏相关设计研究和研究方法、工具等(例如缺乏对建筑的功能效率与空间利用研究等)基础上,仅仅关注医院建筑能耗等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郝晓赛说,我国医院建筑总体发展处于类型建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回应卫生需求、是封闭性的,当前以建设大型综合医院(或封闭式医疗城)为主流。推动医院绿色设计研究、实验项目建设及其使用评估研究的社会驱动力薄弱,缺乏有效降低医院服务使用的医疗体系社会化协作,绿色医院的经济效益优势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医院建筑的绿色发展也因当代医疗体制的诸多问题尚存而未获应有重视。
但她同时也认为,我国当代绿色医院建筑也有两个潜在发展优势:一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正在进行中,新增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老医院改扩建并列成为城市医院建设的两大类型。新城区全新建医院占建设比重比西方要大,可以从立项到施工及运营全过程探索绿色医院规划,相对于医院改扩建项目只能在现有设施上优化改造具有优势。二是在传统建筑观念影响下,医疗建筑的建筑师和业主主体都倾向于采用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的医院建筑设计。
体制约束机制薄弱、现代医院建筑的封闭性实践模式和医疗体制诸多问题尚存是未来可持续医院建筑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我国可持续医院建筑的发展,无论在技术范围内、还是在社会体系的协作层面上,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因此,郝晓赛建议,为了可持续的医院建筑发展,未来不仅需要建筑师做好设计终端工作,还需设计专业人员将学识的应用扩展到“医学社会 医院建筑”关联矩阵的整个范围,涵盖医疗建筑的前期决策和使用后评估领域,与其他领域从业者一起,推动医疗规划、医疗建筑评估等行业的发展,共同为医院建筑体系的理性演进努力。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