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侧记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4年12月15日
- 浏览次数:2026
日前,在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和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由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中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会、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和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的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行。大会向地方和社会各界解读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了有关部门下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有关领导、专家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各抒己见、观点鲜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现摘要发表部分嘉宾观点,以飨读者。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王秀军:信息化是城市发展现实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加速,信息化正在进入全面渗透、深度融合、加速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信息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驱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配置更加富有效率,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的动力源泉,信息化为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摆脱对物质消耗的过度依赖提供了有效途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更实时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更智能的分析成为可能,将有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这不仅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城市病”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也将极大提升城市精准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营造出智能、宜居的城市环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根本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包容发展、和谐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把握智慧城市发展内涵
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的综合性系统。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实现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更高级城市形态,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内涵,重点把握好四个“新”。
第一,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推动构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完善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普惠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宜居化的生态环境体系。
第二,智慧城市是城市运行的新模式。要广泛应用物联网,通过打造一体化的时空信息平台、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处理中心及其重要数据信息统筹融合、分析应用,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指挥调度。智慧城市建设,要形成一个全面感知、交叉互联、智能判断、及时响应、融合应用的城市运行新模式,实现物理分散与虚拟集中的有机结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方式。要加大信息数据共享力度,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第四,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的新机制。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交汇。信息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变已然倒逼城市建设机制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总结经验 掌握规律 立足现实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接受经验教训。从几千年城市发展史看,有三条经验:一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不断提升城市的灵魂,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二是保障体系的完善,有效地保障城市的安全,特别是城市的基本生命线,像交通、水、住房等生命线;三是发展动力机制的健全,这个主要是产业。这是几千年来城市发展逐渐形成的带有一种规律性的元素,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考虑这三个要素的均衡。
智慧城市真正要取得实效,很重要的是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大家都知道,城市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有四个环节必不可少: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关键是四个环节如何科学联系。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尊重我国城市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分阶段实施,逐步达到城镇生态完整性、服务多样性、资源安全性、管理科学性,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有不同角度的解释。智慧城市通过政府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来优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这样一种生态体系,是一种新模式、新方法、新机制的体系。
在国家层面,我们需要一套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我们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我也用一句话,叫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为什么这样讲?鉴于中国的体制、机制,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我们今天理解智慧城市,包括三个方面——工艺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我们必须理解智慧城市的精神战略,智慧城市的拓展力和深度。另外,我们要考虑政府的投入产出,要关注老百姓,解决市民的问题。政府主导以人为本,这样才有可能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从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从投入产出几个角度推进智慧城市。
我们要面向三大主题,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们离不开政府,更离不开企业,当然也离不开市民的参与,这是很重要的。应该由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市民参与,这样才有可能让智慧城市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测绘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的支撑
智慧城市是在时空信息的支撑下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人类的信息固化到城市的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和发展中,形成不依赖于人或者很少依赖于人的智能化的运行。
在国家发改委牵头下发的八个部门的意见中,在加强顶层设计中,明确提出了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法人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同时又提到了惠民工程需要地理信息的有力支撑,同时在支撑建设智慧城市也明确提出有精确的定位,这都是社会所必须要承担和离不开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今年下发的《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都对测绘如何在空间信息方面、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方面,数字城市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三个重要的机制:一是由政府主导、专业部门承建、各部门配合的地理信息,政府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二是确定了地理信息共同平台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使它能够长期地更新,有效地推广;三是建立了更新机制。只有这些机制建立才能确保这些数字城市的基础不断提升,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经验和建设成果,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框架建设和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殷明汉:将智慧城市评价纳入国家标准
智慧城市的构架是所谓系统的系统,涉及信息、遥感、通信、城市管理以及规划等众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化工作需要有效利用并整合各领域的标准化基础,搭建跨领域、跨部门的标准化协作平台,成立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从专家咨询和决策建议、标准协调和分工研制等层面,按照总体规划,共同推进、分布实施,共同开展相关工作。
2013年,国家标准委起草了五项国家标准,覆盖了我们智慧城市的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等。目前该五项国家标准已经完成相关的征求意见,接下来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我们还推进标准制定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对接,共同开展标准的需求分析,通过试用、验证,以及应用推广,积极在标准中固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实施经验,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下一步,国家标准委将根据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原则,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体系管理工作,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于2014年联合相关部门,系统地对智慧城市整体实践过程提供标准化支撑;二是抓紧编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通过与各部门和城市的深度合作,开展试点验证,采用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优化解决方案,争取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三是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步伐,对于急需制定的国家标准,在立项过程中,国家标准委将给予专项支持,于2015年下达30项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四是充分发挥各单位、各地方的资源优势,形成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服务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政府、企业、居民多个主体。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围绕着给谁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等基本问题来展开的,更具体地说就是围绕居民的居住、娱乐、健康、教育、交通,如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如何给城市生活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推出为民、便民、惠民的理念。这一思想既是智慧城市发展意见在起草阶段的重要原则,也是下一步在实践中落实智慧城市发展指导意见需要认真领会并指导工作的重要原则。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以市场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现在是21世纪,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点就是智慧城市。在中国,我想智慧城市大概聚焦两个方面:一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认识智慧城市;二是如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待智慧城市。
所谓智慧城市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上,而是更多地以人为本,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便利的措施。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政府开展尽可能多的各种公共服务来满足管辖区域所有居民最大限度的需求。如果不能解决以人为本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很可能我们很多决策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提高政府的治理管理水平来提高政府技术含量,我们的决策观念要发展调整。如何方便居民和社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市场层面。那么市场层面的需求,我想来得更快,因为我们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我们所有家庭、社区的冲击。促进家庭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化,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无论是节能的目标、低碳的目标还是我们家庭的多元目标,可能是市场瞄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促进社区服务和企业服务智能化,这也是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
我们在搞智慧城市研究的时候,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可能会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我们以中小城市为切入点,通过企业的跨界组合,市场化的推进,以低碳、方便为目标,最后通过技术手段来加速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