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建筑业热词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4年1月20日
  • 浏览次数:2309

    伴随着2014新年的钟声,2013年已向我们告别。回首刚刚过去的2013年,盘点中国建筑业走过的一年,有不少看点仍值得回味,如保障房建设、绿色建筑、工程安全质量、行业转型升级等,听起来,这些行业使用频率颇高的热词,近几年来总是未有大的变化,难有新词涌现。这就给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层次的思考:求新、求变,是我们这个行业必须要突破的瓶颈。在纠结中前行,这或许是中国建筑业一年来的真实写照。
    在聚焦2013行业热词中,唯有BIM技术这一新词是前几年所没有的,这或许给传统的建筑业增添了新的亮点。但愿在新的一年里,让新的“热词”层出不穷,成为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热词一:保障房建设
  过去几年,我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建设也由此频频成为年度热词。
    作为建筑业最贴近百姓民生的责任,保障房建设在去年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住建部还建立了月报制度,要求全国各地每月上报保障房建设情况,每月向社会公布,可谓是行业的第一热词。
    按照计划,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截至11月底,已开工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已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投资11200亿元。而随着2013年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目标,前三年已经开工建设2400多万套,完成了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二。
    尽管近几年保障房开工迅猛,但配套建设却相对缓慢,影响了这一巨大工程的成效。因此,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2013年保障房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抓好工程质量。2013年,中央加大了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并专门安排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央财政还安排了新建廉租住房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国有垦区危房改造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支持地方加快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较之过去两年,2013年保障房的新开工数量有所减少。2011年开工1000万套,2012年700万套,而2013年是630万套。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少于去年开工数量。由此来看,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规模将继续处于缩量通道。

  热词二:转型升级
  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历来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2013仍是行业内的一大热词。从住建部到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建筑业企业,都把转型升级列为重中之重,出台的法规文件,领导的发言报告,字里行间,都有“转型升级”热词表述,但转型升级的路究竟在哪里?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建筑信息化建设等,这些流于形式的词语业内已听得太多,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转型发展的产业政策与可操作的实施办法与意见。如何把传统的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长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不仅只是行业内的一句口号,更要化作切实可操作的行动。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加快建筑施工方式变革、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提升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需要有各级政府的政策配套与扶持,企业经营者的决心。好在一些地区在2013年已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针对本地区的情况,为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愿这些产业政策通过本地区的行业转型,加快推动中国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探索一条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

  热词三: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理所当然成为行业2013年的热词。
    早在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需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成为国办发2013年的“1号文件”。
    “1号文件”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绿色建筑行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让大家看到了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随后,各地纷纷出台地方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采取适当的经济、行政激励措施,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例如,北京市规定从2013年6月1日起,所有新建建筑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的要求。上海市则表示,计划当年开工的新建保障性住房中15%以上按“绿色建筑”标准行设计施工。江苏省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推广路线和工作推进机制的要求,同时将目标设定为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吉林省因地制宜地设定了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发展目标。安徽省要求“十二五”期间该省将创建10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由单体推广逐渐向城区铺开。
    此外,先前总让人觉得有些“遥远”的绿色建筑,也在2013年变得容易“亲近”。5月,住建部在部署2013年保障房建设管理工作时,特别强调,自2014年起,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高保障性住房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福建、河南、湖南等地市已相继出台相关措施为建设绿色保障房提供相关支持。其中,河南省要求2013年省辖市、有条件的直管县(市)都要开展绿色建筑示范试点,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1号文件”预示着绿色建筑时代的全面到来,如何在绿色理念加速的同时,更好地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成为政府、建筑行业及建筑企业在新一年中的重要课题。

  热词四:城镇化建设
  其实,城镇化建设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提出,作为国家层面上的重要战略,它一直受到行业的强烈关注,并已成为建筑业拓展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建筑业来说,城镇化建设既是国家投资方向的一个风向标,更是建筑业未来的一个重大的商机。布局城镇化建设,已是业内许多企业的市场选择。去年12月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角,会议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六大任务,并在城镇化总体布局方面,作出了新的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并表示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未来三年投融资需求将达25万亿元,这些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与商机。
    布局城镇化市场,投身城镇化建设,应该是未来三年内中国建筑业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市场机遇。但如何去做好这一“热词”的大文章,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去思索与布局。一些专家也呼吁,城镇化建设不准乱跟风大跃进,不能盲目大拆大建,不一味求洋求异,不能造新城变鬼城,不搞一届政府一张图,不能“住上楼万事愁”,不能乱举债摊大饼。这就对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投身城镇化建设,不光是商机,更是企业改变经营模式,实现转型发展的最好机遇。城镇化建设,是机遇,更是挑战!

  热词五:BIM
  被称为中国建筑业发展史上“二次革命”的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也成为了2013年行业的另一大热点。
    在欧美国家运用较为常见的BIM技术,却在我国起步较晚,只有极少数超高难度地标项目上才在应用。然而,随着总设计高度为632米的上海中心全面应用BIM技术,打造绿色标志性建筑的成功范例,使得BIM技术的知名度在国内得到了质的飞跃。
    住建部早在“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这让建筑业已感到应用BIM是大势所趋。2013年是住建部明确提出加快BIM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关键年,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BIM应用和覆盖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并逐步取代原有传统技术。
    尽管BIM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知和使用,但大势所趋的BIM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依然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标准,二是缺乏相应的软件接口,三是应用人才缺口巨大。可喜的事,12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有望实施。同时,如火如荼的各类BIM大赛也不断在各地上演,从中可以发现和培育一批建筑行业技术革新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同时推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普及和应用。

  热词六:工程质量安全
  “以质量保安全、为安全求质量”,这是建筑施工的第一向导,可以说,质量与安全已深深地融入建筑行业的责任中,并成为一个永恒的热词。
    12月5日,又有202项工程获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截至2013年底,总计已有1741项工程获此殊荣。随着一批批获奖工程的问世,建筑企业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对提升全国工程质量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许多鲁班奖工程也在国际建筑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世界级的经典工程,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业在建筑施工领域的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展示的中国形象。
    工程质量永远与安全联系在一起,尽管我们在工程质量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从施工安全上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也一直是行业的一块心病。根据住建部日前通报的2013年1~11月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77起、死亡617人,比2012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8起、死亡人数增加46人,同比分别上升6.24%和8.06%。模板坍塌和起重机械事故成为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重大危险源。部分地区事故频发,较大事故时有发生,还有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前三季度发生两起及以上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今年以来,事故迟报现象比较突出,截至10月份全国发生的430起事故,迟报超过20天的有76起,占事故总数的18%。
    建筑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有赖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有赖于建筑行业真正确立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2014年,期待中国建筑业继续肩负着这份责任走得更稳、更远!

  热词七:建设腐败
  利用项目审批权搞“寻租”,插手工程招投标等等,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已成权力寻租重灾区。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到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这些高官的落马,都与工程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建设之名行腐败之实的“建设腐败”,不仅成为行业的一大热词,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好在党中央从2013年起,坚定了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其实,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已存在许多年,每次高官落马,总会涉及到工程建设领域,利用权力项目审批、插手项目招投标、征地拆迁等等,多个涉及建设腐败的典型案例显示,项目审批、工程招标、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缴纳土地出让金、调整用地性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等等环节都有着官商勾结的影子,部分贪腐官员和投资商、承包商为谋取暴利无孔不入、花样百出。伴随着“建设腐败”现象而来的,是项目审批的一“长”之权,是不少地方因“大拆大建”、“乱拆乱建”、强制拆迁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不少腐败落马官员的绰号都显示了与“建设”的关系。要杜绝这一权力寻租的腐败“温床”,就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健全科学的规划建设体系,把属于市场的交还给市场,从源头上建机制,设置防火墙。好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我们坚信,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腐败的决心,“建设腐败”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根除,但愿明年不再成为行业的热词。

  热点八:新版施工合同
  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去年5月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并于当年7月起正式实施。2013新版施工合同的实施,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经营业务,理所当然地成为行业的一大热点。
    新版施工合同的实施,为进一步规范施工合同,自觉规范市场行为,规避市场风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对此,住建部还举行了宣贯大会,要求行业能准确理解和掌握2013版施工合同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更好地发挥2013版施工合同的指导作用。
    与1999版施工合同相比,2013版施工合同增加了双向担保、合理调价、缺陷责任期、工程系列保险、商定与确定、索赔期限、双倍赔偿、争议评审解决等八项新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体现了与过去不同的五大特点。当然,任何一项法规的施行,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特别是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施工合同的履约管理,对签约的施工合同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各地要建立健全施工合同履约监管机制,将施工合同履约监管与质量安全监督相结合,要重点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工程、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施工合同重大变更的备案管理,及时掌握施工合同履约情况,减少施工合同争议的发生。同时,市场各方都要自觉实施2013版施工合同。

摘自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