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系列国标图集修编情况介绍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2年12月21日
- 浏览次数:13191
国标图集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修编情况介绍
为了配合新一轮结构设计规范的执行,满足结构设计的使用要求,使图集及时与新规范衔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图集进行了修编。
本次修编在依据新规范的同时,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习惯,对制图规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修编后的11G101系列图集共分为三册,即:11G101-1替代原03G101-1和04G101-4,11G101-2替代原03G101-2,11G101-3替代原04G101-3、08G101-5、06G101-6。整合后的这套系列图集,各分册的内容更加系统,方便设计施工人员选用。
为方便图集使用者尽快了解新版图集,下面就11G101-1的修编情况做简单介绍:
11G101-1用于基础顶面以上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和板(包括地下室部分)。主要修编内容如下:
- 按照新规范,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均按新规范调整。
- 锚固区横向钢筋设置要求在图集第53页注2予以明示。
- 增加了用于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
- 增加焊接封闭箍筋构造,该种箍筋需工厂加工。
- 复合箍筋中拉筋图集中给出“拉筋紧靠箍筋并钩住纵筋”、“拉筋紧靠纵筋并钩住箍筋”、“拉筋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三种做法,若设计无特别要求可由施工单位任意选择。
- 增加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及柱纵筋间距要求(包括两根钢筋并筋的情况)。
- 增加嵌固部位的注写。在柱、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应注明嵌固部位,在图集例图中以双线表示了嵌固部位。
- 剪力墙上柱QZ的根部标高统一调整为墙顶面标高。
- 增加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注写方式。
- 增加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情况下地下室部分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增加柱纵筋作为梁上部纵筋使用情况,节点E中柱纵筋伸至柱顶不再要求弯折。应注意图集第59页节点纵向钢筋弯折要求用于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在节点角部的弯弧位置。
- 柱变截面位置上柱纵筋锚入下柱长度调整,下柱纵筋弯折长度调整。
- 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增加纵筋端头加锚头(锚板)形式。
- 剪力墙上柱,当柱筋锚固在墙顶部梁内时,锚固长度调整为1.2laE。墙上起柱、梁上起柱均要求在平面外设梁,且最好柱宽小于一个方向梁宽,否则应加腋。
- 小墙肢定义调整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的剪力墙。要求矩形小墙肢厚度不大于300时箍筋全高加密。
- 增加下柱比上柱纵筋直径大时的钢筋搭接构造。
- 剪力墙墙柱编号合并。构造边缘构件统一编号为GBZ、约束边缘构件统一编号为YBZ。
- 约束边缘构件表达方式调整,全部由设计者表达,不由施工单位计算。阴影部分尺寸需要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及配筋需要注明,尚宜绘制箍筋的放样图,当设计要求墙体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时需明确指明。
- 构造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尺寸需注明。
- 墙体拉筋布置方式“双向”及“梅花双向”,设计者可自行选择,“梅花双向”只用于偶数间距拉结,如@4a4b。
- 增加对角暗撑配筋连梁LL(JC)、交叉斜筋配筋连梁LL(JX)、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LL(DX)及相关构造。
- 增加直径大于800mm圆洞加强构造表示方法及构造。
- 增加了地下室结构部分的制图规则和构造。制图规则除地下室外墙外其他构件均采用与上部结构一致的编号及表达方法;构造部分增补了当嵌固部位不在基础底面是地下室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及箍筋加密区构造、地下室外墙配筋构造,其余构造同地上部分。
- 一字型剪力墙端部钢筋弯钩长度调整为10d。
- 新增墙体外侧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搭接的做法。
- 新增上下相邻水平两排水平筋在转角两侧交错搭接做法。
- 新增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
- 调整墙体水平分布筋在端柱中的锚固方式。
- 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分布钢筋锚固长度调整。
- 剪力墙竖向钢筋在顶部的锚固方式调整,新增锚入边框梁的做法。
- 新增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锚入连梁的构造。
- 新增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外圈设置封闭箍筋的做法。
- 新增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 新增剪力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构造要求。
- 调整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构造尺寸。
- 调整连梁在墙肢端部的锚固要求。
- 新增剪力墙边框梁、暗梁与连梁重叠时的配筋构造。
- 非框架梁、井字梁、板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构造调整。
- 框架梁新增端支座加锚头(锚板)锚固方式;新增中间节点梁下部钢筋在节点外搭接的做法,采用此做法时尚应注意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ni/3范围之内。
- 非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图集中定为直锚la,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增加框架梁水平加腋构造。
- 框架梁竖向加腋构造中加腋钢筋调整为参与框架计算情况。
- 调整框架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44. 新增抗震框架梁端支座为梁的箍筋加密区构造,此处可不设加密区,锚固构造同非框架梁。
- 非框架梁构造调整。端支座上部钢筋锚固方式调整;纵向钢筋抗扭时(包括弧梁)下部钢筋锚固长度应按图中说明调整。
- 附加箍筋配筋值调整为由设计标注。
- 调整非框架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 新增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
- 调整纯悬挑梁及各类梁悬挑端配筋构造。
- 调整框支梁端支座锚固要求。
- 调整井字梁端支座锚固要求。
- 增加楼板贯通钢筋“隔一布一”表达方式。
- 取消板挑檐表示方法及构造。
- 板翻边构造调整为分离式配筋,设计不注钢筋,但应按构造校核。
- 调整有梁楼盖板端支座锚固要求。
- 调整板中第一根钢筋的起始位置。
- 调整悬挑板上部钢筋锚固要求。
- 新增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 新增折板配筋构造。
- 调整无梁楼盖板带端支座纵向钢筋的锚固要求,不包括顶层节点。
- 新增无梁楼盖中暗梁的表达方式及钢筋构造。
- 后浇带构造调整为钢筋贯通和钢筋在后浇带位置100%搭接两种。当设计需要调整搭接百分率时,可另行给出做法。
- 调整圆形洞口加强钢筋做法。
- 悬挑阴角构造调整,且不要求在图中表示配筋。
- 调整柱帽钢筋构造。
国标图集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修编情况介绍
在G101系列图集的修编过程中,11G101-2替代原03G101-2。
下面就11G101-2的修编情况做简单介绍:
11G101-2适用于非抗震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图集中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包括11种类型,其中AT~HT用于非抗震设计及不参与主体结构抗震设计的楼梯,ATa、ATb用于采取滑动措施减轻楼梯对主体(框架)影响的楼梯,ATc用于框架中参与主体结构抗震设计的楼梯。
11G101-2的修编,与11G101-1同样,根据新版规范等等做了相关内容的修改,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请读者参考11G101-1修编情况介绍文章中的有关内容。
11G101-2的修编参考了03G101-2图集使用过程中工程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做了如下修改和补充:
- 增加了用于抗震框架结构中的三种楼梯类型ATa、ATb、ATc。
- 其中ATa、ATb采用滑动支座,ATc参与结构抗震计算。
- 调整了楼梯上部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构造。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对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图集的编绘难免会存在不足,对于图集中存在的错误和疏漏,欢迎广大业内人士提出批评和建议!
国标图集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修编情况介绍
此次对G101系列图集的修编,将原04G101-3、08G101-5及06G101-6内容合并为一本,即: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方便设计施工人员使用。
下面就11G101-3的修编情况做简单介绍: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11G101-3的修编,与11G101-1同样,根据新版规范等等做了相关内容的修改,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请读者参考11G101-1修编介绍文章中的有关内容。
11G101-3的修编,根据近年使用者的反馈意见,做了如下修改和补充:
- 取消了箱形基础的表示方法及相关构造。
- 统一柱、墙插筋在基础中的锚固方式。
- 调整独立基础定位尺寸标注方式。
- 调整独立基础底面标高注写方式,改为直接标注基底标高。
- 取消圆形独立基础。
- 取消独立基础采用两种配筋的方式。
- 新增独立基础短柱的表示方法及构造。
- 调整独立基础底板配筋长度减短10%的构造。
- 条形基础定位尺寸标注方式及基底标高表达方式调整。
- 条形基础梁编号调整为JL,构造调整为与筏形基础主梁一致。
- 新增板式条形基础板底不平构造做法。
- 筏形基础主梁、次梁、板中纵向钢筋连接位置调整。
- 取消板钢筋“隔一布二”的方式。
- 基础次梁、基础底板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要求调整。
- 基础主梁、次梁、底板端部(有、无外伸)构造调整。
- 基础主梁、次梁、底板不平或变截面位置纵筋构造调整。
- 板边封边构造调整。
- 桩顶纵筋在承台中锚固要求调整。
- 新增六边形承台配筋构造。
- 新增基础梁后浇带做法、新增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做法。
- 调整柱墩配筋构造。
- 调整防水底板配筋构造。
- 新增窗井墙配筋构造。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对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图集的编绘难免会存在不足,对于图集中存在的错误和疏漏,欢迎广大业内人士提出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