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重大项目通过验收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2年7月31日
- 浏览次数:2008
7月19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重大项目的验收会。
项目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教授代表项目组作的科技成果汇报。国务院参事冯之浚,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钱易、徐滨士、张懿、石壁、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以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王扬祖等14位专家听取了项目验收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孙成永参赞出席会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项目验收会。
项目对我国当前突出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重点突破了20多项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工艺集成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关键技术以及循环经济集成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展了6个典型的城市和园区的综合示范,研究制定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政策等支撑保障体系,形成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模式,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包括:开发了铬盐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新工艺,实现资源转化率接近100%;开发了氧化铝和氧化钛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实现资源总体利用率提高10%;突破稀土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使稀土铈和伴生资源氟、钍回收率大于90%;开发了硫化锌清洁冶炼新工艺,固体排放物减量50%;开发的碳酸二甲酯绿色生产关键技术与工业示范装置,单程收率大于70%;突破皮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构建绿色产业链,实现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25%;开发了苎麻清洁生产工艺集成技术,苎麻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85%;开发了再生纤维素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工艺,能耗降低40%以上;开发了废轮胎1万吨/年热解反应炉,实现废轮胎资源接近100%利用;开发纸铝塑废弃包装材料回收再生新工艺,材料回收率超过90%。通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和典型废物资源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通过构建农药、精细化工、酒精化工以及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代表的园区工业共生耦合网络,开发了不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构建技术系统和模式,提升了企业群和园区的节能减排能力。通过构建苏州、青岛2个城市层面循环经济共性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对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优于“十一五”国家目标水平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城市的物质代谢效率。通过研发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多种建材、化工产品的生态评价,研制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政策,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了重要支撑。
项目组经过5年的努力进行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和联合攻关,开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重大装备,完成重大示范工程12项,建成中试线160项,申请国内专利331项,其中122项获授权;申请国外专利6项,其中3 项获授权; 完成新产品、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 86 项;起草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31项;发表科技论文788篇,出版科技著作24部;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和行业协会二等奖以上12项。
项目组认为,项目组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研究成果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涵盖多层面循环经济集成技术体系,并进行了综合系统创新示范,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对解决国家重要领域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 科学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