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套型设计创新需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撑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2年7月20日
  • 浏览次数:2214

 

中小套型房屋和保障性住房作为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的民生工程,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正逐渐扩大。面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开发商如何在小空间获得高利润?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工程,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为各地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的专访时表示:“在满足大规模建设需要的同时保障建筑质量、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需从设计源头和提高技术集成化水平方面入手,从而规范中小套型房屋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中国住房:以“90/70”政策和2007年24号文为例,我们看到中央近几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正在向中小套型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倾斜。而经过这一轮调控,刚需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开发商重视,那么从设计角度看有何新变化?

刘东卫:从市场的多数购买人群角度考虑,大多数开发商开始意识到要考虑家庭购买房屋的可负担性,中小套型房屋更适合购房者的需求。

以前房屋的类型少,开发商推出小套型房屋,很快便能抢购一空。随着市场定位的调整,建造小套型房屋的开发商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开发商需要从品质上提高竞争力,产品逐渐向精细化转变,这是一种趋势。根据市场上的反响来判断,开发商逐渐意识到如何增加性价比和竞争力,如中小套型房屋逐渐开始增加全装修的比例,更加注重室内的细节。

同时,作为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创新,同样是在小空间里做文章,我们首先要关注它的套型设计是否能满足居家的功能性。

从政策上看,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保障房体系的建设,那么未来住宅建设将由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和商品房供应体系共同组成,这是未来我们创新的出发点和基点。套型设计不是一个人想象怎么做就怎么做,需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和人口统计来看。

我国的家庭结构正逐渐走向小型化,多为“三口之家”,所以市场房屋的构造需要和购买者的需求相对应,在小套型里满足居家的需求。这就需要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上更加注重精密化设计,可在套内设计功能齐全且可分可合的格局,适合不同的家庭居住,更注重套型设计的灵活性,使现有套型模式出现新变化。例如雅士合金公寓,80多平方米的面积设计出满足居住者居家需求的小三居,在市场上做了很好的典范。

中国住房:您认为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同时又能确保它的高质量与功能完善?类似的中小套型设计还有哪些瓶颈待解?

刘东卫:保障性住房设计是源头,设计和技术是相关联的。发展先进的保障性住房的适宜技术、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是发展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支撑。

同时,考虑到其可负担性,可能有些家庭一辈子只考虑一套住宅,考虑到家庭的全生命周期居住的要求,耐久性对保障房而言更加重要。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它的耐久性,从功能设计、部品应用等多方面来保证耐久性。

而从目前市场上在建的保障房和即将建设的保障房设计来看,因为设计不合理、技术支持不足,短时间内盖起来的大量保障房很难满足当前多样性的居住需求,设计上更没有思考后期的长期维护,这将给后期使用和维护带来巨大问题。

举例来说,卫生间漏水是目前房屋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需要设计与部品商提前商量,单纯考虑设计远远不够,需要结合技术。当然,以单一的技术是无法维持的,需要有形成体系的技术来完成才行。自1960年以来日本已开始采用整体卫浴来解决这一普遍问题,其成本也在可控范围之内,这将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部分技术及其应用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技术集成化和系统化方面。国外建设经验表明,保障房的设计与市场化住宅的设计方式完全不同,应通过采用住房标准化设计方式,既容易实施又可保证最终的品质。

因此,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关键技术及体系,着重推动适合国情和地域特征的保障性住房的技术集成,正成为发展保障房建设的关键因素。

中国住房:那么从技术角度来看,未来中小套型和保障房建设中将会体现出怎样的趋势?推广标准化与工业化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刘东卫:鉴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住宅建设正在呈现新的趋势,中小套型住宅、保障性住房、全装修住宅以及工业化集成化将成为住宅发展的方向。

在整合国内外集成技术资源的同时,提供技术集成解决方案的住区规划设计精品工程示范项目,在住宅产业化中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也有利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集约化发展。

但事实上,保障性住房的产业化发展,对于我国来说,依然处于摸索阶段。而在国外,政府主导的公共住宅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已经是国际主流。

近几年来,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地方和企业也意识到保障房产业化的必要性,并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

此前,通过技术的转型创新,在推动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建造方面,我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随着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不断探索,其体系化与标准化程度会有较大的提高,项目性能及技术指标也逐步完善,这将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水平,实现住宅设计的标准化、生产部品化、供应系列化。

从国外发展经验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体系化与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可适应大量建设需求,而标准化部品遵循的是工业化的生产和安装方式,对保障性住房质量的稳定性有很大提高,并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邓琛琛)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