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维修工作展现西藏文物保护工作新成就

  • 编辑:征订管理
  • 发表时间:2009年3月27日
  • 浏览次数:4316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全敏、黄晓东):巍峨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布达拉宫是拉萨标志性的建筑,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对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作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工程,布达拉宫维修工作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近日,本网记者对布达拉宫维修工作进行了采访。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宫堡式古建筑群,全部为石木结构,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建筑物本身构造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布达拉宫出现了基础下沉和破损,以及墙体出现裂缝或坍塌,木构件虫蛀、变形等险情,存在严重的隐患。自1959年以来,中国政府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还在1989年到1994年,对布达拉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维修,2002年至今又进行了第二次大修。

为做好本次维修工作,几年前,中国国家文物局和西藏有关部门组织由古建筑、地质、水利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布达拉宫整体建筑进行了科学、详尽的考察评估。最后遵循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对此,参与布达拉宫保护维修工程的藏族古建专家,藏族“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阿旺洛珠深有感触,他说,布达拉宫壁画不同于别的壁画,专家门在进行修复的时候非常慎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壁画进行修复。

阿旺洛珠说:“能揭取的揭取,不能揭取的就加固。如果遇到空鼓段,就是墙壁和墙皮接不上并且有些松动的话,就在小范围里面恢复原貌。”

阿旺洛珠还介绍说,布达拉宫的壁画修复技术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有时遇到专家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国家文物局就邀请保护壁画比较好的单位,组织壁画专家来到这里进行修复。

在布达拉宫里,人们可以看到,已经修复的壁画和壁画柱子不仅画面栩栩如生,而且色彩更加艳丽夺目。黄金,宝石的应用随处可见。据悉,在本次布达拉宫维修工程中,国家不仅下拨了巨额资金,而且还特批了大量黄金予以支持。阿旺洛珠说:“(黄金主要用于壁画柱子)用量非常之大。我们先把黄金拿到内地南京的金箔厂去加工,将其制成各类规格的金箔。此外,布达拉宫的主殿,红殿,以及地下大经堂有四种颜色,不同颜色使用不同材质:北边的柱子以及梁要用黄金包上去;南边的柱子要用绿松石、翡翠,砸碎以后抹上去。”

布达拉宫的维修和保护,只是西藏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西藏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然而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西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西藏才成立了西藏文物管理机构,开展了文物调查、征集和保护等方面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西藏文物普查、登记、保护、维修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使西藏诸多历史文物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西藏自治区现有馆藏文物数十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万余件。截至2006年底,西藏已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2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喻达瓦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的20年内,国家投入资金14亿多元,先后实施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重要文物古迹的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而2006年到2010年期间,西藏文物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喻达瓦说:“(2006年到2010年,)国家又安排资金5.7亿元,对扎什伦布寺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遗迹(革命文物点)进行维修保护。例如,对扎什伦布寺的修复投入为1亿多元人民币,维修于去年正式开工建设,工期为3至5年。”

喻达瓦说,如此巨额投入和大规模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他表示,目前,西藏的文物保护体系渐趋完善,文物研究和保护的能力不断提高。此外,西藏自治区颁布了《文物保护条例》、《寺庙文物管理暂行条例》、《布达拉宫保护管理办法》等十几个法规,使文物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来源:国际在线)

更多